1
目录
一、根及根茎类
丹参 2
西洋参 药材性状、功能及成份
以根入药,根通常膨大,肉质,由数条细圆柱根组成,呈抓形,长10—25cm,直径0。8—1。5cm,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味苦,性微寒,无毒,有活血通径,凉血消肿,除烦清心之成效。活性成分主要有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主要为二萜醌类化合物,(丹参酮I、丹参酮IIA,丹参酮IIB等)主要用于治疗脓性、感染性疾病和心脑血管性疾病。水溶性成分主要为芳香酸、多酚芳香类,如丹参酸甲、乙、丙,丹参素,丹酚酸A、C等,主治抗心肌缺氧类疾病.
2 关键生育时段气象条件指标及气象灾害种类和指标
2。1。1、温度:
— ℃的条件下均可种植,最适温度20—25℃,高于32℃生长受阻,低于-15℃会遭到冻害,播种期(9月上—9月下)要求平均温度18—20℃,分根繁殖移栽期(11月上旬或3月)要求温度8—10℃,旺盛生长期(6—8月)要求平均温度20-25℃,年无霜期大于190d,≥0℃积温4700℃·d,≥10℃积温大于4000℃·d。
2。:
5
要求年降水量650—800 mm之间,空气相对湿度70—80%为宜,大于80%或小于60℃生长受影响,播种期要求降水20—25mm,才能保证正常出苗。移栽期要求降水大于30mm,旺盛生长期降水量需大于350mm,秋淋季节注意田间排水,以防水渍烂根减产,降低品质。
2。:
喜光植物,要求年日照时数1700—1900h,旺盛生长期总日照时数大于600h为宜,日日照时数6—8h最好.
气象灾害种类,时段及指标
丹参的主要气象灾害是干旱和秋季连阴雨
干旱时段及指标
4月中旬-5月中旬正是丹参花蕾形成期,也是植株生长旺期和扦插育苗期,如遇干旱,对种子形成和育苗繁殖影响较大。气象指标为日最高气温大于32℃或平均气温小于10℃,降水量小于40mm,空气相对湿度小于65%,生长发育将受到一定影响。
2。2。2 秋季连阴雨时段及指标
8月下旬—9月,此时正是丹参根茎生长的转折期,也是根系逐渐膨大期,如遇秋霖,光照条件差,一是影响正常生长发育,二是多雨、土壤湿度过大,水渍易烂根。气象指标为平均温度小于14℃,降水量大于220mm,相对湿度大于85%,连阴雨时间大于15d以上。
适宜性分布及评价
丹参区划指标及方法
7
根据秦巴山区丹参气候适应性分析,选择年平均气温、年降水、年日照时数、6-8月平均气温等4项因子作为区划指标(见表1).
表1 丹参区划指标
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mm) 年日照时数(h) 6—8月平均气温(℃)
最适宜 >12。5 700~800 ≥1800 22。0~24。0
按各指标最适宜范围,建立其隶属函数关系如下:
上述隶属函数模型中,X1:年平均气温;X2:年降水;x3:年日照时数;x4:6—8月平均气温.
区划采用模糊数学中综合评判的方法。利用GIS技术,在DEM数据支持下,在进展区划指标海拔高度订正根底上,采用反间隔 权重法进展指标空间化
8
[1][2][3];根据要素隶属度,建立单因子评价栅格图层;利用GIS空间叠置功能,将各指标评价栅格图进展迭加,得到气候综合评价栅格图,对综合评价图按适宜度分级,即得到秦巴山区丹参种植气候适生区划图(图1,以下同)。
3。2 适宜性分布及评价
气候适宜区:
主要分布在商洛市的商州、洛南、山阳、丹凤、商南、镇安、柞水,汉中市的城固、略阳、勉县、洋县、宁强和安康市的汉滨区、白河、汉阴、旬阳、石泉等17个县区的海拔高度600—1000m川塬、坡、坪区。该区开展丹参消费地形条件好,面积大,相对集中连片,土层深沉,肥沃,交通方便,气候条件适宜,是秦巴山区开展“地道中药材”丹参消费基地的主要栽培气候适宜分布区。
本区光、热、水农业气候资源好,既有北亚热带的气候特点,又有暖温带的气候特征,区内年平均温度12—14℃,℃,极端最低温度多年平均-7—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 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26℃,≥10℃积温3800-4600℃·d,旺盛生长期(6—8月)平均气温22—24℃,夏季高温天气对丹参生长
中药材手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