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典诗词的色彩 田玉秀.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书桌 早读课 13
颜色是断层的,上面是石绿,下面是石
田玉秀
色彩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也是美感的普及形式之一。古代诗人对色彩的敏感
并不亚于画家,他们在作品中,自觉地运用色彩的描写,创造了美好的意境,唤起
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感体验,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色彩的和谐配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
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是一首招饮诗,其诱人之处正在于
“绿”酒、“红”炉两种色彩的和谐配合。在天寒欲雪的背景下,小巧的红泥炉14
中跳动着嫣红的火,映着浮动泡沫的绿酒,顿生一种亲切而温馨的情味,真
正可以使人身心俱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
句》)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
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传达出诗人无比
欢快的感情。“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
这是周邦彦《玉楼春》词中的名句。“青无数”指暮
霭中青山连绵,眺望不尽;而雁背上那暗红的夕阳却不
过一缕而已。青红二色对比,一个无限
大,一个非常小,然而正是在无边
青苍的背景上,才衬托出这一缕晚照
是那样引人注目、令人依恋,使人
产生难以言传的感受。
诗人爱用鲜明的对比色来增强感情色彩的浓度。白居易忆江南春色之美
时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杨万里赞美
西湖荷花的姿色风韵时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
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时说:“流光容易把
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舟过吴江》)这些佳句都运用
了鲜明的对比色,使诗歌呈现的画面耀人眼目,情感的表达也显得明朗而热
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仿佛可以让人触摸,
大大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
除色彩的明显对比,诗歌中还有一种色彩的暗对比,初看时不觉得,细细
玩味,就能感受到含蓄的画意美。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
夜喜雨》),上句明写“黑”,下句暗点“红”,四野黑云中,闪烁着一星
渔火,以黑衬红,所以感到特别明亮。钱起的“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两句都未明写色彩,而雨后之竹含“翠”,夕
阳在山见“红”,仍暗寓鲜明的色彩对比。陶岘的“鸦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芦
花秋水明”(《西塞山下回舟作》)则写了光与色的变幻和对

古典诗词的色彩 田玉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湘云
  • 文件大小804 KB
  • 时间202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