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做情绪的主人手抄报内容.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做情绪的主人手抄报内容
手抄报一:情绪的基本概念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 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 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 等。好的信息的生理心理反应的组织,它依赖于短时的或 持续的评价°”(Lazarus,1984)。这些定义都标示出情绪对人的需 要和态度的关系,阿诺德和拉扎勒斯还指出了情绪依此而具有的特 点,诸如体验、生理模式、评价等。
容易和情绪混淆的概念有:
感觉(feelings)个人对情绪的主观认识,更私人化,因人而异。
心情(moods)主体所处在的感情状态,比“情绪”延续时间长,
感情波动不如“情绪”强烈。
情感(affect) 一个笼统概念,有时包括情绪、感觉和心情,有 时可以专指“情绪”。
手抄报二:情绪的社会观点
有关情绪是情感延伸的主流观点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绪意指情感 及其独特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状态,以及一系列行动的倾向。”根据 《牛津英语词典》的解释,“情绪”的字面意思是“心理、感受、激 情的激动或骚动,任何激烈或兴奋的精神状态”。
情绪与“情感”一词常通用,但有区别。中国大部分的心理学教 科书与《心理学大辞典》中都认为情绪与人的自然性需要相联系,具 有情景性、暂时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具有稳定性、持久性,不一定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的产生伴随着 情绪反应,而情绪的变化也受情感的控制。通常那种能满足人的某种 需要的对象,会引起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满意、喜悦、愉快等;反之 则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如不满意、忧愁、恐惧等。
有关情绪不从属于情感的观点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绪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 需要之间的关系的态度体验”,但并没有明确指出有机体反映的客观 事物与主体需要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而态度的结构只包括认 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方面,显然这一概念是将情绪和情感混为一 谈,所以这是一个易使人混淆情绪和情感界限的概念。同时大部分的 心理学教科书也都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 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 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实际上,这些结论一方面将大 家公认的较为个体化的幸福、美感、仇恨、喜爱等感受排斥在情感之 外;而另一方面又显然忽视了情绪感受上的喜、怒、忧、思、悲、恐、 惊,和社会性情感感受上的爱情、友谊、爱国主义情感在行为过程中 具有交叉现象,例如一个人在追求爱情这一社会性的情感过程中随着 行为过程的变化同样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感受,而爱情感受的稳定 性和情绪感受的不稳定性又显然表明了爱情和相关情绪的区别。基于 这两点,将情感和情绪以基本需要、社会需求相区别或者是将两者混 为一谈都显然不合适的。
生理反应是情绪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证明这一点,心理学家给 那些不会产生恐惧和回避行为的心理病态者注射了肾上腺素,结果这 些心理病态者在注射了肾上腺素之后和正常人一样产生了恐惧,学会 了回避任务。情感也是一样,比如没有性欲当然不会有爱情的,而当 人吃了春药以后,伴随着性欲的旺盛一见钟情的可能性也就会随之加 大了。所以,由不同的药物刺激引发的行为过程也表明了,情绪和

做情绪的主人手抄报内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薄荷牛奶
  • 文件大小11 KB
  • 时间2022-07-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