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
《初秋行圃》
(宋)杨万里
(圃:指种蔬菜、花草的园子或园地)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出生于现江西省吉水县,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在当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4人并称“南宋四大家”。杨万里一身写了两万多首诗,是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流传至今约有4200多首,《小池》《宿新市徐公店》《晓出静寺送林子方》等诗篇深得后人喜爱。
秋天的一个傍晚,夕阳西下。诗人在花园中
散步,见到了一番别有风味的景致。是什么样的
景致令诗人有感而发,作出此诗呢?
同学们:
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愉悦地学习这首诗歌吧!
品读提示:
日落无情最有情,
偏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
寻到旁边不做声。
pǔ初秋行圃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
偏催万树暮蝉鸣。
诗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了?根据诗句想象出这幅图画。
即将落下的太阳,真是又有情又无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去的短暂时间,拼命地在园中歌唱,园中一片蝉鸣声。
落日无情最有情, 万树暮蝉鸣。
诗人以“偏”“催”二字赋予了“落日”情意,将其当成有灵性的人来写,令初秋傍晚的景色充满了勃勃生机。
偏催
听来咫尺无寻处,
寻到旁边不作声。
诗人在园圃中干什么?他此时的心情怎样?
蝉的鸣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却无法找到它们,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好像知道你来了蝉鸣声立即停止了。
古诗《初秋行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