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回乡偶书二首.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哪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
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哪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
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
感触。《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
底的这一层意思。
第一首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土熟悉
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沉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天返归,鬓
毛冷落,不禁感触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归纳写出数十年久
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冷落之意)”顶承上句,
详细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
,言下大有“我
不忘故土,故土可还认得我吗”之意,进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触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
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
的无穷感触,自己的年老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
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庸的一问中了。
全诗
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悄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
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
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
面敷粉,了无印迹:虽写哀情,却借欢喜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
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
即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
却也不能不
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感动。
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
诗人到家此后,经过与亲朋的谈话得悉家乡人事的各种
变化,在惋惜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感叹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
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胜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触莫不是
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惹起。所以下一句即趁势转出相关人事的议论。
“近来人事半消磨”一
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很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详细内容,
“访旧半为鬼”时发
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沦落而引出的各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列举,也就只好笼
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眼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光景的描绘上。
镜湖,在今浙江
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旧居即在镜湖之旁。
虽然离别镜湖已有数十个
年头,而在四围春光中镜湖的水波却自始自终。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

回乡偶书二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陶小豆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2-07-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