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中医养生智慧补气血
中医养生智慧:补气血
作者:陈颖君
第一章 角落里的钻石(1)
关于中医到底科学不科学的争论已经不是一天物,大家理解起来确实比较困难,因为人们脑海里根深蒂固的人体结构体系被打乱了。经常会听到一些西医与中医的争论,不过多数情况下由于西医能够严谨详实的阐述自己的观点,一般在历次讨论中都站上峰。中医呢,争论不过就用事实说话。就像陆仲安大夫为胡适先生治病,事实胜于雄辩。
讲到这里,正好有个真实的故事。我有一位同事,四十来岁,一向身体健康,可是前一阵子突然觉得眼睛疼,他立即去大医院就诊,经过仔细的检查,最后发现他的眼眶后面长了一个肿物。医生提出两种办法,要么在肿物的部位注射激素,达到消肿的目的,或者是手术取出肿物。虽然激素治疗存在弊端,但同事还是选择了这个方法。起初,注射激素后,肿物明显缩小,但是一停用激素,要不了多长时间这个肿物又会像韭菜一样长出来,再次注射之后,也都是用药时缩小,停药就会增大。这个肿物似乎比想象的要顽固许多。大家都知道眼里不揉沙子,这么一个肿物长在眼睛后面,本人痛苦的程度可想而知。于是他准备选择手术,本以为就是一个眼部手术,但是外科专家认为肿物长的位置比较特殊,不能从眼部手术,而是要开颅,具体来说就是取下位于眼睛后面、耳朵上面的一块颅骨,取出肿物。对于普通人来说,开颅还是要下很大的决心的,我同事本身是学西医的,从事的专业是解剖生理,尽管知道手术的风险,但如果这是解除痛苦的惟一办法,也别无选择了。为了慎重起见,他找了多家大医院的知名专家会诊,最后专家建议他暂时不要进行开颅手术,继续保守治疗。可保守治疗的方法又是什么呢
总不能长期依靠激素吧这时候有人建议他求助中医,他原来对中医也不太信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辗转找到了一位中医。这个中医大夫为他进行了调理,但调理的方向并不是针对眼睛,而是从肝调起,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眼睛和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过几个月的服药治疗,肿物还真的消失了,而且不再复发。经过了这一场疾病,他对中医佩服不已。险些要开颅,却被一百多剂汤药给彻底治愈了。难道说中医不是一种更高深的智慧吗!
来求助中医的多为两类人:患有顽疾,西医已经无技可施的人;被西医判为没病的人,也就是“亚健康”人群,同样也需要依靠中医中药的调理重拾健康。
第二章 漫话中医理论精华(1)
由于中医对人体的认识与西医有差异,甚至有的存在很大的差异,请尽量抛开西医理论先入为主的影响,重新建立一个人体架构。
一、人体的结构
(一)五脏——最重要的维持生命的器官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它们是人体的核心组成,关系可谓亲密无间,谁也离不开谁。一个受难,其他四脏器也跟着遭殃。聪明的人体拥有一套非常精密、科学、高效、智能的运行机制,它会随时根据各种突发情况调节和平衡。往往一个脏器的功能下降了,为了整体的和谐运行,其他四脏器的功能水平也相继有所降低。而一个脏器的功能提高了,为了整体的和谐运行,其他四脏器的功能水平也相继有所提高。可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五脏之间存在着彼此依赖又彼此制约的微妙关系。这个关系不是古人凭空想像出来的,而是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摸索出来的。为什么总是说学中医要有悟性呢就是因为中医的研究方式是依据许多客观存在的真实表现,通过学习者的逻辑推理,继而获得的宝贵知识。即是要将大量的仿佛是巧合一样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并用一整套理论来解释这些联系。在这种不断发现联系,不断解释联系的过程中,中医的基本理论也就逐渐形成了。
在阐述五脏之间的微妙关系时,中医用自然界五种物质来加以解释,希望以此来揭示出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这个理论就是非常经典的五行理论。
五行理论以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人的肺、肝、肾、心、脾,借助这五种元素的特性,进而展示出五脏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图:
这个五边形的图形,勾连出五种物质的相互关系。五条实线箭头都是由一个元素出发指向另一个元素。比如
“木”,这个图形显示木能促进“火”的产生,在自然界中木头就是生火取暖的材料;再来看“火”,这个图形显示“火”可以促进“土”的产生,在自然界当中物质经过燃烧之后就化成灰烬了,这灰烬就是土;再来看“土”,这个图形显示“土”可以促进“金”的产生,事实上,金属矿藏大多数都是深埋于地下的。依此类推,这个依存关系是成立的。
古人根据五脏的特点,将他们与这五种物质一一对应,也同样可以解释五脏之间的关系。我们看实线箭头从一个脏器出发指向另一个脏器,同样代表了一个脏器对另一个脏器的促进生长的作用。依据箭头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到,肝可以促进心的生长,肝的功能提高可
中医养生智慧补气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