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及防范措施
孙兰英 隋吉龙 摘 要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45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有关原因、方法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及防范措施
孙兰英 隋吉龙 摘 要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45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有关原因、方法及攻击对象。结论:通过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有关因素,为临床护理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 住院精神病患者 攻击行为 防范措施
国内文献报道,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率是38%[1],李氏[2]%,而陈氏[3]%,可能是暴力行为是攻击行为的极端形式所致。它不仅威胁精神病患者本人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也给病房管理带来困难。
资料与方法
本文统计了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45例,男24例,女21例,无明显性别差异,但男性攻击行为的危害性较大。20岁以下9例,21~30岁18例,31~40岁9例,41~50岁6例,51~67岁3例。以青壮年发生攻击行为居多。文化程度:大学7例,高中8例,初中19例,小学11例,以低学历发生攻击行为的较多。
疾病分类: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18例,情感障碍12例,癫痫性精神障碍6例,酒中毒性精神障碍5例,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4例。以精神分裂症病人发生攻击行为居多。
病程:13天~21年不等,以急性期及首发病人发生攻击行为比例较高。
心理检测:本组有37例患者经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发现为4、9,4、9、6,4、6、8,8、4,8、9测图。符合4、6、8,8、4,8、9测图。符合4、6,8、9量表高分者,常缺乏自有我控制能力,不能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攻击行为分析
攻击原因:①受精神症状支配:如命令性幻听的患者,因幻听影响患者的思维、情感或支配行为,易发生攻击行为。被害妄想的患者,坚信自己正受到攻击和陷害,为逃避而发生攻击行为。②病人缺乏自知力,甚至对护理人员抱有敌意,易激惹与反抗,严重者发生攻击行为。③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端正,极易激发患者的攻击行为。④病人意识模糊或错乱,常突然发生攻击行为。
攻击方法:①物品攻击。②言语攻击。③身体攻击。④自我攻击。
攻击对象:大多数是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也有患者的病友。
防范措施
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心理素质:新型医学模式指导下的系统化整体护理,要求精神科护士不仅要有一般医学和精神病学专业知识和经验,还要具备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掌握各类病人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意外伤害,学会自我保护,培养临危不乱的应变能力,减轻紧张心理,以端庄的仪表、乐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状态、高度的专业敏感性、精湛的护理技术,全心全意地为精神病患者服务。
创造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患者入院后,如病情允许,要及时向病人介绍住院环境、作息时间、医生和护士的姓名,使病人有安全感,并为其创造安静舒适的住
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及防范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