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吃苦”教育吓住孩子
杨丽玲
周五下午第一节课是我校例行的“道德讲堂”。授课者是三年级的一位班主任,内容是《家风》。几个环节后,看到时机成熟,教师进行了更深一层的延伸:“谁能说说我们班的班风是什么?”当一个学生说
莫让“吃苦”教育吓住孩子
杨丽玲
周五下午第一节课是我校例行的“道德讲堂”。授课者是三年级的一位班主任,内容是《家风》。几个环节后,看到时机成熟,教师进行了更深一层的延伸:“谁能说说我们班的班风是什么?”当一个学生说到“刻苦学习”时,教师说:“对,作为学生必须刻苦学习。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必须吃苦。自古以来,但凡成功的人都是吃尽了千辛万苦的。尤其是现代社会,竞争如此残酷,不吃苦,怎么行?”她表情非常严肃,似乎只有用这种神情,方能让学生理解“刻苦学习”的真谛。
的确,“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是众所周知的“真理”。但给三年级学生郑重地传授这个观点,是不是太残忍了呢?告诉一个成人,做一件事必须“吃苦”,他都可能会有畏难情绪,何况心智还不健全的孩子。一个人的求学之路是那么漫长,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接受了“学习是件苦差事”的信息时,他还能积极面对吗?美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在实验中发现:孩子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信心会减弱;他们快乐的时候,学习任何东西都会比较容易。“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
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是甘甜的蜜汁。”
这些道理教师不是不懂,但在现实操作中,似乎忘了教育本该是快乐的,忘记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幸福感的人。我们喜欢时时将“学习必须吃苦”挂在嘴边激励学生;我们更喜欢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名言警句来鞭策学生,告诫他们必须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好像唯有“今天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拼劲才能最终取得成功。在这些“吃苦”教育中,我们不仅忘记了自己对生命惬意和富有诗意的眷顾,更重要的是还把学生推到了一个狭隘无比的领域:为学习而学习,为达到目的而“吃苦”。我们全然忽略了快乐育人的价值,抛弃了教育的生命意义,似乎忽略了“苦”,就不能培养学生的刻苦、勤奋精神。
虽然我们的用心是好的,目的也是明确的,但当学生在潜意识里接受了“学习是件苦差事”的信息时,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他们怎么会去快乐面对呢?为什么刚入学的学生都是爱学习的,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厌学者会越来越多?我想,是繁重的课业负担压迫了他们
莫让吃苦教育吓住孩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