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超全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在描述平均速度时,一定要说清是某段路程或是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时间t :(1)单位:时(h)、分(min)、秒(s)(2)进率关系:1 h =60 min = 3600 s
(3) 测量工具:钟表
2、长度:
(1)单位: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千米(km)微米(u m) 纳米(n m )
(2)进率关系:1m=10 dm=100 cm= 1000mm=106 um=109 nm 1km=103m 1 mm=103 um 1 um=103 nm
(3)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方法:A、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B、让刻度尺带刻度的边缘与被测长度紧贴,沿被测长度放置。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D、记录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 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A、积小成多 B、化曲为直C、对特殊的长度使用直尺和三角板组合
3、误差
(1)定义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2)产生原因: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有关。
(3)与错误不同: 误差是不能避免的,只能减少。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4)减少误差的测量方法有: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四、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五、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这一定律,但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六、惯性
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襄, 汽车安装安全带
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
七、平衡力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物、同线、等大、反向)
八、运动和力的关系:
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第十三章 力和机器
重力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 地球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 G 表示
(3)重力的大小:①大小叫重量②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③计算公式:G=mg 其中g= kg ,
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牛顿
(4)施力物体: 地球(5) 重力方向: 竖直向下 ,
重垂线①原理:是利用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性质制成的。
②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超全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