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公序良俗原则及其对我国刑法的启示.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0年第 1期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N o. 1
2010
(总第 76期) Journal o fH e ilong jiang Adm in istrative Cadre Institute o f Po litics And Law ( Sum N o. 76)
公序良俗原则及其对我国刑法的启示
石聚航
(南昌大学法学院, 南昌 330031) )

摘要: 公序良俗体现了社会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内在需求, 是秩序理性和道德理性的统一。秩序理性可以为刑
法的社会保护机能提供导向, 而道德理性则是刑法人道性的表征。秩序理性与道德理性的统一, 是刑法保护社会
与保障人权二元机能的理论根基, 同时也是培养理性刑法的观念先导。将公序良俗原则引入刑法, 不仅为刑法干
预社会生活提供了合法性支持, 同时也有利于规范国家刑罚权, 促使国家刑罚权的理性运行。

关键词: 公序良俗; 刑法; 秩序理性; 道德理性

中图分类号: DF 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 7966( 2010) 01- 0040- 04
我国刑法学界在探讨刑法的正当性问题时, 大多从报一层含义强调法律对秩序的维持。秩序作为法律的价值,
应主义和预防主义入手, 认为刑法的正当性根据在于报应是人们生活的内在需求反映。
马克思认为, 秩序是一定
和预防的统一, 从而得出刑法保护社会与保障人权的二元的物质的、精神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固定形式, 因而是
机能。但这种观点是停留在学术思潮的论证上的, 并没有它们相对摆脱了单纯偶然性和任意性的形式; 建立社会秩
很好地揭示出刑法的现实根基。任何法律只有立足于社会序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要创造一种安居乐业的条件[ 1]。可
现实, 才能获得生命力。而任何良性的社会生活都是公共见, 有持续的、可预见的生活方式, 是人们渴求秩序的根本
秩序和善良风俗的统一。公序良俗体现了社会秩序和社会动力和源泉。而这种良性生活方式的建立和维持, 只能通
伦理的内在需求, 是秩序理性和道德理性的统一。同时也过规则的治理来实现。规则因具有刚性, 可以将合理的生
是刑法保护社会与保障人权二元机能的理论根基。将公序产、生活方式固定下来, 并能够通过相应的制裁措施保证规
良俗原则引入刑法, 不仅为刑法干预社会生活提供了合法则的有效性, 即规则被普遍地得以遵守。可见, 秩序的维持
性支持, 同时也有利于规范国家刑罚权, 促使国家刑罚权的和保障自然是法律的价值之一。具体到刑法, 刑法对法定
理性运行。犯的规制, 本身就是秩序理性在刑法中的彰显。法定犯, 又
称秩序犯, 因违反了特定领域内的规则制度, 但用其他部门
一、公序良俗原则: 秩序理性与道德理
法难以有效规制, 因此才进入到刑法调整的视野之内, 一方
性的统一面体现了刑法对其他部门法的补充;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刑
公序良俗原则, 即公共秩序维持和善良风俗保护原则。法在秩序维持中的重要性。可见, 强调秩序理性, 在法定犯
我国民法通则第 7条规定了公序良俗原则, 即民事活动应日益增多的今天, 对于合理界定犯罪圈和刑罚圈具有重要
当尊重社会公德, 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破坏国家经济计的意义。
划, 扰乱社会经

公序良俗原则及其对我国刑法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wbjll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