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减灾日资料(zīliào)和应对灾害具体措施
国际(guójì)减灾日
2022年12月21日第64届联大通过决议,将10月13日指定(zhǐdìng)为国际减灾日
国际减灾日资料(zīliào)和应对灾害具体措施
国际(guójì)减灾日
2022年12月21日第64届联大通过决议,将10月13日指定(zhǐdìng)为国际减灾日〔IDDR〕
意在提高人们在防灾减灾中正确应对(yìngduì)的意识,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
今年10月13日是第29个国际减灾日,主题(zhǔtí)是“减少灾害损失,创造美好生活〞,强调关注灾害对经济社会开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负面影响,推动落实《2022-2022年某某减轻灾害风险框架》中减少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目标,降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地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灾害类型
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来看,中国位列全世界受灾害影响最严重国家的前十名。
地震、火灾、洪水、台风、泥石流、雷电······中国的这些灾难频度高、强度大、预测难,当遇到这些情况时,哪些姿势能救命呢?
【暴雨、洪涝】
来不及转移的人员,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
被困时,利用通讯设施联系救援,或使用哨子、色彩鲜艳的衣服、镜子等发出求救信号;
如果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时机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泥柸房屋顶;
暴雨来临时应远离路灯、高压线、围墙、广告牌等危险处,驾车绕开涵洞、桥下等地势低洼处;
开车在涉水过程中尽可能不停车、不换档、匀加速,使出积水区后加大油门低速慢行一段时间,通过汽车排气将水排出,假设车在水中熄火,切勿启动发动机,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
【雷电】
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尽量减少使用电话;
不宜室外运动,远离水面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在旷野远离树木和桅杆,空旷场地不宜打伞。
【泥石流】
有迹可查: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深谷处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户外游玩选择平整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长时间降雨或暴雨要警惕泥石流的发生。
不要顺着泥石流倾泻的方向跑,不要在树下和建筑物内躲避,不要在土质松软的斜坡停留,应横向爬上基底稳固的高处。
国际减灾日资料和应对灾害具体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