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海棠-苏轼[1].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海棠
-苏轼
苏东坡云:"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可是封建官场之于他,注定是失败的地方,那不是因为他不懂官场,而是懂得太多,他痛恨那种无益的党争,屡屡在关键时刻吐露真言,因此他被当政的各派视为持异见者,频繁遭到贬谪,苏轼的无奈也是历史的无奈,是封建制度下的必然结果。
难得的是苏轼坦然接受这种厄运,他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半天下",不仅没有被打倒,反而以其达观和智慧,以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在升沉之间,留下了2700余首诗,300多首词,800多通书信,各种文章数以千计,被赞誉为"不可救药的文人",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迹。
海棠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⑴东风: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一作“渺渺”。泛:摇动。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⑵空蒙:一作“霏霏”。⑶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⑷故:于是。红妆:用美女比海棠。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海棠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背景:这首诗写于元丰三年(1080),是诗人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诗中生动地刻画了月下海棠美丽的光泽、清幽的香味和红妆妩媚的神态,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诗人对海棠花怜惜眷爱;同时,美好的海棠是诗人自比,因为“月转廊”,花儿就得不到月光的照射,以此比喻自己遭受贬谪、怀才不遇,既恰当,又含而不露。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分别是谁
落雁指的是昭君出塞时的故事
羞花谈的是杨贵妃观花的故事
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
闭月说的是貂蝉拜月时的故事
思考探究:
1、苏轼笔下的海棠具有怎样的特点?

2、诗人是怎样描写海棠的形象的?
海棠盛开,光彩照人,气味幽香,在春风中月光下更显美艳动人。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写其香之浓郁,其光彩之华美;侧面写,则以春风、月光为背景来衬托海棠花开之美。末句以“花睡去”“红妆”拟人、比喻,写出作者爱花赏花之情。
小结
本诗前两句点出诗人赏花的时间是春天的月夜,并描绘了海棠在东风月色中的光彩和芬芳,后两句诗写海棠的神态。既表现了海棠优雅脱俗的美,也抒发了诗人爱花惜花的感情,更书写了远贬江湖的人生感慨。全诗语言浅近,含而不露,感而不伤,情意深永,耐人寻味。
清代诗人查慎行说:“此诗极为俗口所赏,然非先生老境。”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海棠-苏轼[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2.07 MB
  • 时间2017-06-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