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书笔记
审计1401班胡天雨
在本学期导师推荐的必读书目中,我细细研读了部分经典书籍,其中印象最为深刻并引发深入思考的当属《活着》。
长篇小说《活着》的作者——当代著名作家余华,当他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时被深深打动,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于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着》。
表面上看,《活着》的材料与形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不一致,但是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用死亡象征着活着。达到了材料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使读者的灵魂在苦难中得到了净化,获得了艺术的审美。用零度介入的方式来展现《活着》的悲剧美,排除主体对苦难人生作明确的价值判断和情感渗透,站在“非人间的立场”,客观冷静地叙述人间的苦难。
《活着》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小说的叙述者“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家珍因为有庆的死不肯原谅春生,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春生轻生,她又激励春生说:春生,你要活着,你还欠我们一条命,你就拿自己的命来还吧。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死亡的重复发生,既给人物心灵巨大打击,也给读者出乎意料的震撼。作者把重复发生的死亡事件镶嵌在日常琐碎的生活里,放大了“苦难”的广度和深度,使渺小而软弱的人物面对巨大的“苦难”形成的力量悬殊,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命运感;同时,也放大了人物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的精神力量,从而使整部作品充满了艺术张力。
这部小说的主题与内涵一直饱受争议,有些人认为它过于消极、沉重,传达出“负能量”。然而我认为,作者想表达的是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正如书中所说“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
《活着》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