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双翅目、蜱螨目分科
蝇的腋瓣
腹部特征
腹部体节常有退化或合并现象,雌虫腹部第6-8节缩入体内,能伸缩,形成产卵管。
(一)亚目特征
A .长角亚目 Nematocera
触角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双翅目、蜱螨目分科
蝇的腋瓣
腹部特征
腹部体节常有退化或合并现象,雌虫腹部第6-8节缩入体内,能伸缩,形成产卵管。
(一)亚目特征
A .长角亚目 Nematocera
触角比头长,一般在六节以上。如大蚊
大蚊
B .短角亚目(虻类) Brachycera
触角短,触角末端分为若干小亚节或具端刺,口器刺吸式,
幼虫为半头型。
蛹多为背蛹,羽化时背面直裂。如食虫虻
C .芒角亚目 Aristocera
触角3节(或仅1节),末节背面有一条触角芒(具芒触角),口器舐吸式;幼虫无头型,口器有1-2个口钩(刮吸式),蛹为围蛹,羽化时环形裂开。
(1)无缝组:无额囊及额囊缝。 如食蚜蝇科
(2)有缝组:具额囊及额囊缝。 如蝇科
斑眼实蚜蝇
亚目特征比较
(二)主要科的特征
长角亚目 Nematocera
1 .大蚊科 Tipulidae
中胸背板有一“V”形横沟,平行棒显著,足细长。
稻大蚊。
稻大蚊
斑大蚊
体瘦小,足细长,触角串珠状。10-36节,每节环生有刚毛;翅脉仅有2-3条纵脉。 稻瘿蚊。
稻瘿蚊
2 .瘿蚊科Cecidomyiidae
3 .蚊科Culicidae
复眼大,无单眼,翅脉和翅的边缘有鳞毛。蚊子。
伊蚊
大蚊科与蚊科比较
短角亚目(虻类) Brachycera
4 .虻科Tabanidae
头大,半球形,触角无芒,第3节又分4-8个亚节,下颚呈片状,翅上具斑纹。 牛虻。
5 .食虫虻科Asilidae
头宽短,体较细长多毛,头顶在复眼间凹陷,喙坚硬,爪间突刺状。食虫虻
中华食虫虻
虻科和食虫虻科区别
芒角亚目 Aristocera
6 .食蚜蝇科 Syrphidae
形似蜜蜂,体上常有黑白相间的斑纹,翅外缘有和边缘平行的横脉。翅上有一条伪脉,位于M 与R之间。食蚜蝇。
(1)无缝组
黑纹食蚜蝇
7 .蝇科 Muscidae
触角芒羽毛状,翅脉 M1+2成钝角向上弯曲靠近R4+5。家蝇。
(2)有缝组
(有腋瓣类;触角第二节有纵走缝,下腋瓣一般,中腋瓣大。)
家蝇
8 .寄生蝇科 Tachinidae
下侧片有刚毛列,体上刚毛长而多,触角芒光滑或具毫毛,翅脉M1+2常向前弯曲,与蝇科相似。
胸部 后小盾片发达,中胸翅侧片且下侧片具鬃。各种寄生蝇。
9 .麻蝇科 Sarcophagidae
前胸侧板光滑,腹背常有黑白相间的斑纹;触角芒基部羽状或全部光裸。 麻蝇。
棕尾别麻蝇
10 .丽蝇科 Calliphoridae
体呈青绿色,前胸侧板有毛,触角芒羽毛状。丽蝇。
寄蝇科、麻蝇科、丽蝇科比较
15 .花蝇科 Anthomyiidae
本科与蝇科极似,主要区别:蝇科的前翅中脉M1+2(即由前缘数起第5条纵脉)末端向上弯曲靠近第4条纵脉(R4+5)。
花蝇科则M1+2与R4+5平行或远离。 种蝇。
蝇科花蝇科比较
(无腋瓣类,触角第二节纵缝不合,下腋瓣退化或比中腋瓣小) 11 .实蝇科 Trypetidae
无腋瓣,触角第二节纵缝不合,下腋瓣退化或比中腋瓣小。
头大而宽,颈细小无口毛,有额囊缝,触角芒光滑,翅上有花斑。
雌产卵器长而突,扁平而坚英分为三节。瓜实蝇。
橘小实蝇
实蝇科昆虫在产卵
实蝇危害状
蚂蚁搬家
12 .潜叶蝇科 Agromyzidae
小型,体淡黄或淡黑色。具口鬃及眼后刚毛,翅宽,有臀室。
前缘脉在亚前缘脉末端处中断(缺刻),股节具毛。 豌豆潜叶蝇。
13 .黄潜叶蝇科 Chloropidae
小型。体多呈淡黄绿色。
无口鬃,翅无臀室。
亚前缘脉缺或极不发达。稻杆潜蝇。
14 .水蝇科 Ephydr
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双翅目、蜱螨目分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