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
《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知识和才能目的】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
(四)理解诗的内容
1、词义解释.
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销:锈蚀。
将:把,拿.
前朝:以前的年代.
东风:春风。
周郎:吴国的将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诗句的含义: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漂浮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设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老师): 这是一首很著名的七言绝句。前两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思是说,折断的画戟漂浮在泥沙中未被销蚀,磨洗一番,可见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诗人从江边泥沙中发现了一柄折断了的剑,经过磨洗后识别出是三淡的叙事,但是,诗人从平淡的叙事中表现出了不平,为后面抒发“怀古之幽情”而奠定了根底。这里,诗人采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也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常用的手法,这就好似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汉代人和事,以汉代唐一样。如今杜牧所在地是黄州,虽然有赤壁矶,并不是东吴周瑜打破曹操之处,所以无论是“赤壁”或者“折戟”是真是假,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以此引出对古代这一著名的战争,从而借此抒发心头之感.
接着写道:“东风不和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相对前两句来说是议论。意思是说,倘假设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那么铜雀高台会深深锁住二乔,。对于曹操来说,也是雄心大志的,他那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就说明了曹操要像当年周公那样维护载,当时曹操进攻东吴,因北方士兵不习水性,曹操便把战船用铁链连成一片,以免摇摆。当时正是东南风,周瑜采用黄盖之计,用数十艘船载着油脂干柴乘东南风驶向曹营,诈称投降,等到快接近时,点燃油脂和干柴,一举烧毁了曹军战船。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的关键一战,,对这一战事过程和结果是非常清楚的,因此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提出了“东风不和周郎便”的设想。虽然是一个设想,客观的历史现状当然不可改变,但思维方式改变,对于这场战争来说,胜败双方就要改变,历史也就要重新改写。
(五)考虑并提示: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沉沙之折戟。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尔性,否那么
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 不写山河破碎, 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
《赤壁》[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