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污染水源的饮用水处理
第1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日
第一节 水源的污染及其危害
微污染水源的概念
微污染水源是指水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指标已不能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作为生活处理效果,如强化混凝、强化沉淀、强化过滤等;
(2)在原有常规处理工艺前增加预处理工艺;
(3)在原有常规处理工艺后增加深度处理工艺;
(4)超声波降解技术
(5)寻求新型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等;
(6)常规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组合工 艺
第15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日
改进新处理流程
处理流程
预处理
常规处理
深度处理
第16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日
第四节 强化常规水处理技术
强化传统水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包括
强化混凝
强化沉淀
强化过滤
强化混凝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善混凝剂性能和优化混凝工艺条件,提高混凝沉淀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第17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日
强化混凝主要方式有:
(1)提高混凝剂投加量使水中胶体脱稳、凝聚沉降;
(2)增加投入絮凝剂或助凝剂,增强吸附 和架桥作用,使有机物絮凝下沉;
(3)投加新型高效的混凝 / 絮凝药剂;
(4)改善混凝/ 絮凝条件,如优化水力学条件、调整工艺pH等。
第18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日
其中,增投助凝剂和采用新型高效处理药剂是强化混凝技术的主要措施和发展方向。以高锰酸钾作助凝剂、铁盐作混凝剂可以强化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效果。采用新型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可以强化混凝效果,同时发挥高锰酸盐的氧化作用,有效提高水源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近年来,新型、高效的混凝 / 絮凝药剂的研制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强化混凝技术的发展和实践。
第19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日
沉淀分离是常规给水处理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沉淀分离的效果对后续处理工艺和最终出水水质有较大影响。微污染水源水由于有机污染的增加,水中除了含有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外,还含有大量的可溶性有机物、各种金属离子、盐类、氨氮等有机和无机成分,对常规沉淀去除效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第20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日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投加高效新型高分子絮凝剂,提高絮凝体的沉降特性;
(2)优化改善沉淀池的水力学条件,提高沉淀效率;
(3)提高絮凝颗粒的有效浓度。
当水进入沉淀区后,在水中很快形成悬浮状态的整体网状结构过滤层,进池原水通过该过滤层以自下而上的分离清水和自上而下浓缩絮凝泥渣的过程,实现对原水中有机物进行连续性网捕、扫裹、吸附、共沉等从而提高其沉淀分离效果。
第21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日
在传统过滤工艺中一般可以通过预加氯来抑制滤料中的微生物生长,提高滤池的过滤周期,此时在滤料中不存在或有较少生物降解作用。强化过滤技术可以通过在不预加氯的条件下,在滤料表面培养繁育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也可以通过采用新型、改性滤料等的使用提高过滤工艺对浊度、有机物等的去除效果。
第22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日
前种方式要求具有较高的运行管理条件,即要控制适宜的反冲洗强度保证在滤料反冲洗过程中能冲去沉积污泥而又能保留一定的生物膜,同时要求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创造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的微环境。采用新型、改性滤料强化过滤技术近年来受到了较多的研究和关注,在强化过滤技术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第23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日
第四节 微污染水源预处理技术
吸附预处理
化学氧化预处理
生物法预处理
吹脱法
1
2
3
4
强化混凝
第24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日
吸附预处理主要是利用吸附剂的吸附特性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粘土、硅藻土、沸石等。吸附预处理技术目前也存在回收再利用的问题,如果所投加吸附剂不能有效地再生利用,势必会增加工艺的运行费用,同时系统的排泥量也会加大。因此,寻求价廉、可方便再生的吸附剂,研究适宜的吸附剂再生技术是吸附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25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日
新工艺>>预处理工艺
活性碳吸附
粉末活性炭
颗粒活性炭
柱状活性炭
其他活性炭
分
类
,吸附能力强,制备容易,价格较低,但再生困难,一般不能重复使用
,价格较贵,但可再生后重复使用,,操作管理方便
成柱状的活性炭
活性炭纤维、活性炭纤维毯、活性炭布等
吸附法
第26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
微污染水源的饮用水处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