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的医疗卫生体制的矛盾来源于医保、
医疗、医药三方的不协调发展,而其中主要涉及了社会公众、政府部
门、企业公司、医保部门和各级医院等五个利益方,在同样的背景问
题下,各方都处在不同的困境中,使用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却又同
时深陷于一个恶性循环当中:就是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导致政府资金投
入短缺和社会医疗保障程度下降,社会公众和企业公司背负沉重压
力,而医院不合理的收费价格体系则进一步加重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
长。
表:各利益方在医疗卫生体制中的不同视角
利益方 视角
社会公众 看病贵、服务差
政府部门 医保资金收支不平衡
企业公司 缴纳医疗保险费用负担重
医保部门 一边要求参保企业如期足额缴纳,一边采取
严格措施控制医院行为
各级医院 需要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依靠提高药价进行自我补偿
三、医保、医疗、医药发展分获政策支持
解读近几年卫生部、重大会议涉及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对
医保、医疗、医药改革提出了如下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
1、在医保方面,我国将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包括巩固扩大
基本医保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医保经办
水平,提高大病保障水平。
Ø 居民三项基本医保参保率再提高 3 个百分点,可覆盖到全
国 98%的人群;
Ø 到 2015 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
每人每年 360 元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提高到
75%。
Ø 在大病保障上,我国将以省为单位统筹建立重大疾病保障
基金,今年年底前将全面实施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等
8 个病种保障,并在三分之一左右的统筹地区将新增肺癌、
胃癌、急性心肌梗塞、血友病等 12 种疾病纳入保障范围,
与医疗救助制度有效衔接,使补偿水平提高到 90%左右,以
最大限度防止参合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2、在医疗方面,我国将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疗
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
Ø 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Ø 支持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
设,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达标率 95%,为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培养 15 万名以上全科医生。建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
制度,推进基层首诊试点。
3、在医药方面,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将全面破除“以药养医”机
制,完善综合补偿机制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升公立医院服
务能力。
Ø 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
Ø 2012 年在 300 个左右试点县先行推开,明年在县级医院普
遍推行,到 2015 年,将在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开。
四、医保、医疗、医药“联动”创新模型
依托众多利好政策和近期改革目标,深度挖掘医保、医疗和医药
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建立起一个实现“三医联动”的创新模型,最
终形成一套有效的发展机制。
1、医保与医疗联动
这里提到的医保机构除了统筹我国城乡居民保险的国家医保局,
日益繁荣的商业保险机构也被纳入医保改革所考虑的范畴中,其作用
作为基础医疗保险的补充,主要为高端消费人群提供附加医疗保险服
务,实现高端特需医疗服务的剥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按层次分流原
本集中的具有医疗需求的客群。
而在我国目前的医疗体系内部,可以建立三个层级的服务标准。
针对基层医疗相对较弱的情况,医改的重心要落在“强基层”上,所以建立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体
探索“三医联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