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时间的脚印
学习目的:
,理清文章思路。
。
。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课时安排: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来8时间的脚印
学习目的:
,理清文章思路。
。
。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课时安排: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屏幕显示)。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屏幕显示标题)(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识记字词
腐蚀(shí)浑浊(zhuó)山麓(lù)海枯石烂(kū)粗糙(cāo)龟裂(jūn)刨刮(bào)楔形文字(xiē)(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紧扣题目。我们一起来看正文。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精品文档请下载)
明确: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提纲如下:(屏幕显示)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又分为两层:
第一层(5—2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31)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2.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那么,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呢?看我们的第二部分。(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五段独句成段,引出下文。从构造上讲,这是一个过渡段。
本段点明了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
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研读课文8至18自然段。看岩石是如何从消灭走向新生的。边读边讨论并用笔勾画出其中的重要环节。
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
这是一幅沉积岩的图片,岩石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一层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根据层和层的顺序,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精品文档请下载)
我们研究岩石的形成过程是为了说明什么?
。
3.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请大家分组讨论并阅读22到29自然段,然后答复以下问题: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精品文档请下载)
①岩石记录了地壳的活动
②岩石记录了气候的变化(插入说明方法:举例子)
③岩石记录了古代生物状况
④岩石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开展过程
⑤岩石记录了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学生总结,屏幕显示)
小结:普普统统的岩石上,竟有着如此丰富的历史记录。可以说,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
4.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岩石有了新的认识,理解这些内容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
(老师朗读最后一段)大家边听边找出答案。
明确:增加知识、寻找宝藏,造福人类(屏幕显示)
总结:文章从岩石可以
8时间的脚印[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