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肺复苏
第1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日
第2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日
心肺复苏的历史沿革
现代心肺复苏始于20世纪60年代
曾召开过多次心肺复苏的国际会议
为规范心肺复苏的操作,各国先后制定过多个心肺复苏征、Brugada综合征,以及严重心动过缓;
非心律失常原因:心脏破裂、心脏流入或流出道急性梗阻,急性大量心包积液致心脏压塞等。
第19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日
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室扑/颤(VF)/无脉搏室速(VT)
心室停搏
无脉搏性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 PEA)
第20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日
室扑
室颤
第21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日
无脉搏性VT
第22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日
心室停搏:也称心室静止,心电图上无QRS波,呈一条直线,或仅有缓慢而不规则的心房波,但室上性激动不能到达心室;
PEA:也称电-机械分离,无有效的心脏收缩,心电图上表现为缓慢而不规则的心室自主节律或室性逸搏律。
第23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日
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多表现为VF/VT;
心脏破裂、心脏压塞、流入/流出道梗阻、呼吸衰竭、肺栓塞、终末期疾病患者多表现为PEA或心室停搏。
第24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日
判断心脏骤停的主要指标
突发意识丧失
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
第25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日
识 别 心 脏 骤 停
感觉呼吸
触诊颈动脉搏动
第26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日
各脏器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
脑:大脑4~6分;小脑10~15分;延髓20~30分;交感神经节60分。
心脏、肾小管:30分。
肝细胞:1~2小时。
第27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日
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实施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心脏骤停虽然抢救成功,但最终又发生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目前强调在整体意义上的心肺脑复苏(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
第28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日
CPCR程序:
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
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
长程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
第29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日
BLS:ABC三部曲
A: airway—开通气道
B: breathing—人工呼吸
C: circulation—胸外按压
第30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日
A
开通气道
仰头抬颏法
第31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日
B
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第32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日
第33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日
C
胸外按压
部位、
方法、
频率
第34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日
确定按压部位
使病人平卧于硬板床或平地上;
以右手食、中指沿肋弓向中线滑动,找到肋骨与胸骨连接处;
第35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日
左手掌贴患者胸骨的下半部,右手掌重叠放在左手背上,手掌根部长轴与胸骨长轴确保一致;
手掌放置方法
第36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日
仅以手掌根部接触胸骨,掌心和手指均应抬起脱离胸壁。
手掌放置方法
第37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日
按压用力方式
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
不能冲击式猛压,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
肘关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不要左右摆动;
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
第38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日
按压用力方式
按压频率:成人及小儿均为100次/分;
按压深度:成人4~5cm,5~13岁为3cm,婴幼儿为2cm;
无论单人还是双人心肺复苏,均按30:2的按压-通气比例进行。
第39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日
部位——胸骨中下1/3处
频率—— 100次/分
幅度—— 4-5厘米
按压/通气比—— 30:2
心脏按压
第40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日
胸外按压常见错误
按压时除掌根部贴在胸骨外,掌心也压在胸壁上,容易引起肋骨或肋软骨骨折;
按压定位不正确:向下错位易使剑突受压折断而致肝破裂,向两侧错位易致肋骨或肋软骨骨折,导致气胸、血胸;
按压时肘部弯曲,因而用力不垂直,按压力量减弱,按压深度达不到4~5cm;
第41页,讲
心肺复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