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教学设计
幺铺中学 郑婷婷
教学目的
知识和才能:
。
2。体会文章构造严谨、语言优美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
、处理信息,增加对文言知识的积累。
2。引导学生通过自
《黄鹤楼》 教学设计
幺铺中学 郑婷婷
教学目的
知识和才能:
。
2。体会文章构造严谨、语言优美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
、处理信息,增加对文言知识的积累。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名建筑的优美,感受人类的勤劳智慧.
教学重点:
感受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和人类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难点:
如何把遥不可及的黄鹤楼映入学生的脑畔,形成直观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之间我们先听一首歌,《烟花三月》。从诗中听到了那个地名?哪个诗人?我们学过他的那首诗?
二 资料助读
黄鹤楼,屹立在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奇姿雕甍,重檐翼舒,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霭之中,壮丽辉煌,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和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历代文人墨客登楼吟诗作赋,畅抒情怀,留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文赋过百篇,“黄鹤楼”景区,时逢盛世,规制超前,是由主楼、白云阁、岳飞广场、千禧桔祥钟、古乐宫、诗碑廊、南楼等大小50余处景点组成的融人文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精品文档请下载)
作者及背景介绍
1 作者介绍
崔颢(hào)(约公元704年—754年),汉族,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诗人,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旧唐书
·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精品文档请下载)
背景介绍
唐代诗人崔颢游历到了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
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感悟文意,读出意蕴。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自读读准字音和节奏指名读感悟文意、读出韵味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进步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精品文档请下载)
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一)朗读诗歌
1 自由朗读诗歌,认清字词.
2 全班朗读,读准字音。
3 听朗读音频。要求:听节奏,感受情感.
4 个别朗读,其余同学点评。
5全班再次朗读。
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感悟文意,读出意蕴。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自读读准字音和节奏指名读感悟文意、读出韵味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进步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精品文档请下载)
想象画面,理解大意.
1 。学生借助于注释,同桌合作学习,翻译古诗。
2。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表述想象出的画面。
五 朗读诗歌 品味语言
首联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为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苦闷 。
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
《黄鹤楼》 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