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
湿地公约—— 《关于特别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世界湿地日——每年的2月2(从1971年开始)
参加缔约的国家政府:
1971年 18个 ; 2005年 144个 地公园”。
香港米埔国际湿地、澳洲维多利亚湿地公园、日本铳路湿地国际公园(保护区),都是利用典型的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和该地在流域或河口区的重要地位,以及作为亚太迁徙水鸟通道的独特性,在保护区的缓冲区或实验区内规划了不同意义上的湿地公园,以谋求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不同景观资源的平衡点。
湿地公园的最大特点: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
湿地公园的概念、基本要素
湿地公园规划
湿地公园规划是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手段。
城市的湿地公园建设应注重生态,与自然的山势、水势、地势相结合,与整个市城区山水型生态风貌和人文景观相融合,与整个城市的人文景观相对应。
城市的湿地公园规划和建设应根据城市的自然山势、水势、地势的地理现状,切实搞好建设规划的招投标方案、拆迁安置小区的设计,使之与整个城市区域的自然生态风貌和人文景观相协调,并据此设计和做出高质量湿地公园规划的控制性详规及修建性的详规。
城市的湿地公园规划和建设,应根据其城市的资源和环境状况,突出其城市的资源和环境特色。在其规划建设的目的、理念、目标、方法、措施上突出城市自身的资源和环境优势。
规划建设的目的应体现既有利更好地执行国家关于湿地公园规划的保护政策,又不能狭隘地把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片面地理解为种植湿地植物,营造“自然”湿地景观;
规划建设的理念应体现如何通过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给市民和游人提供一个新的生机盎然、多样性的游憩空间;
规划建设的目标应体现,如何使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总体目标定位在减少城市发展对湿地环境的干扰和破坏、提高湿地及其周围环境的自然生产力上;
规划建设的方法上应做到如何通过实现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目标,将城市湿地的整治与城市自然景观规划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城市湿地区域与整个城市的自然生态风貌和人文景观融而为一的新的景观整体。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程序
编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任务书
界定湿地公园规划边界与范围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范围的确定应根据地形地貌、水系、林地等因素综合确定,应尽可能的以水域为核心,将区域内影响湿地生态系统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各种用地都纳入湿地公园规划范围,特别是湿地周边的林地、草地、溪流、水体等。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边界线的确定应以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连通性为原则,应尽量减轻城市建筑、道路等人为因素对湿地的不良影响,提倡在湿地周边增加植被缓冲地带,为更多的生物提供生息的空间。 为了充分发挥湿地的综合效益,城市湿地公园应具有一定的规模,一般不应小于20公顷。
湿地公园规划基础资料调研与分析
湿地公园规划基础资料调研在一般性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调研内容的基础上,应着重于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水资源总量、动植物资源等自然状况,城市经济与人口发展、土地利用、科研能力、管理水平等社会状况,以及湿地的演替、水体水质、污染物来源等环境状况方面。
湿地公园规划论证在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应组织风景园林、生态、湿地、生物等方面的专家针对进行规划设计成果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评审论证工作。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工作,应在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湿地公园规划方案设计 2、初步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3、湿地公园规划施工图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系统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湿地公园规划系统保护的原则:
——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
——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
——保持湿地资源的稳定性
湿地公园规划合理利用的原则:
——湿地公园规划合理利用湿地动植物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湿地公园规划合理利用湿地提供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湿地公园规划合理利用湿地开展休闲与游览;——湿地公园规划合理利用湿地开展科研与科普活动。
湿地公园规划协调建设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与湿地特征相协调,体现自然野趣;——建筑风格应与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相协调,体现地域特征;——公园建设优先采用有利于保护湿地环境的生态化材料和工艺;——严格限定湿地公园中各类管理服务设施的数量、规模与位置。
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