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建筑防火
建筑火灾及其防火技术措施
(一)建筑火灾起火原因:
;
、安全操作规程。
、安装、使用维护不当;
、雷击、静电、地震等自然灾害引起;
(恐怖袭击)。
(二)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
建筑火灾最初是发生在建筑物内的某个房间或局部区域,然后由此蔓延到相邻房间或区域,。
根据室内火灾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可以将火灾发展过程分为初起、发展、猛烈燃烧、下降和熄灭四个阶段。
(1)初起阶段
室内发生火灾后,最初只是起火部位及其周围可燃物着火燃烧。这时的燃烧如同在敞开的空间里进行一样。在局部燃烧形成之后,可能会出现下列三种情况之一:
,而未延及其他的可燃物质。尤其是初始着火的可燃物处在隔离的情况下。
,则火灾可能自行熄灭,或受到通风供氧条件的支配,以很慢的燃烧速度继续燃烧。
,而且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则房间中的可燃物(家具、衣物等)逐步卷人燃烧之中,从而使室内火灾进入到发展阶段。
初起阶段的特点是:
燃烧范围不大,建筑物本身尚未燃烧,燃烧只限于初始起火点附近;室内温度差别大,在燃烧区域及其附近存在高温,室内平均温度低;燃烧蔓延速度较慢,在蔓延过程中,火势不稳定,燃烧蔓延时间因点火源、可燃物质性质和分布、通风条件影响长短差别很大。
上述情况表明:初起阶段是灭火的最有利时机,应设法争取尽早发现火灾,把火灾及时控制消灭在该阶段。
(2)发展阶段
在火灾初起阶段后期,火灾范围迅速扩大,除室内的可燃物、家具、衣物卷入燃烧之外,建筑物的可燃装修由局部燃烧迅速扩大,室内温度上升很快,当达到室内固体可燃物表面燃烧的温度时,被高温烘烤分解、挥发出的可燃气体可能使整个房间都充满火焰。房间内由局部燃烧向全室性燃烧的这种突变现象,称之为“FLASHOVER”简称“”即“轰燃”。
轰燃(FLASHOVER) 很重要
在建筑火灾中,轰燃现象既有明显出现的情况,也有客观条件不具备而不出现的。轰燃现象与室内的火源大小、房间开口率以及装修材料的部位、燃烧性能、导热系数、材料的厚薄等诸多因素有关。建筑火灾中轰燃现象出现与不出现或出现得早与迟对于人员安全疏散和灭火救灾具有重要的意义。
(3)猛烈燃烧阶段
轰燃发生后,房间内所有可燃物都在猛烈燃烧,放热量很大,因而房间内温度迅速升高,并出现持续性高温,最高温度可达1100℃一1200℃。火焰、高温烟气从房间的开口大量喷出,使火灾蔓延到建筑物的其他部分。室内高温对建筑构件产生的热作用越来越强烈,使建筑构件的承载能力不断下降,甚至造成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坍塌破坏。
室内火灾保持着稳定的燃烧状态。
耐火等级高的建筑物的房间通常在起火后,由于其四周墙壁和楼台板、地面坚固,不易被烧穿,因此发生火灾时房间通风开口除门窗上玻璃破碎有所增大外,进入猛烈燃烧阶段后,其通风口的大小没有大的变化,室内燃烧大多由通风条件控制,因而室内火灾保持着稳定的燃烧状态。火灾猛烈燃烧阶段的持续时间长短取决于室内可燃烧物的性质和数量以及通风条件等诸多因素
(4)下降和熄灭阶段
在火灾燃烧猛烈阶段后期,随着室内可燃物数量的不断减少,火灾燃烧速度递减,温度逐渐下降,火灾进入熄灭阶段。随后,房间温度下降明显,直到把房间内的全部可燃物烧完,逐步恢复正常室内温度。该阶段前期,燃烧仍然比较猛烈,火灾温度仍很高。针对该阶段,应注意防止建筑构件因较长时间受高温作用和灭火射水的冷却作用而出现裂缝、下沉、倾斜或坍塌破坏,确保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并应注意防止火灾向相邻建筑蔓延。
建筑防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