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气
圈
生
物
圈
水
圈
水
圈
地
壳
地
壳
地
幔
地
幔
岩石圈
地球的圈层结构
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共同构成与人类关系最紧密的圈层。
照片为前苏联最深的超深井。该井位于科拉半岛,钻探深度达到了12,262米。
钻超深洞的钻头
一、地震波
划分依据:
地震波
纵波(P波)primary
速度快,能在固、液、气体中传播
横波(S波) secondary
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分类
特点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特点
纵波
横波
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较快
较慢
固体、液体、气体
固体
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想一想: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呢?
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借助于地震波的研究来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A
地幔
地核
B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横波
纵波
地壳
15
深
度
千
米
4000
3000
2000
5000
6000
1000
速度(千米/秒)
9
12
6
3
0
F
E
岩石圈
17千米
2900千米
二、地球内部三大圈层
2900
0
3
6
9
12
15
速度/-1
33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深度/km
900
5150-
外核
地面
33千米
莫霍界面
2900千米
地心
古登堡界面
上地幔
下地幔
内核
S P
固体
S、P增加
S(消失) P(突然减小)
地
幔
地壳
地
核
S(消失)
P(突然减小)
地球内部压力大
固体
内核:P波速增加
液体
S P
固体
900
5150
33
2900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km)
特征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2900
33
地壳
地幔
地核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1、固态
2、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固态、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
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2、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1、可能是固态
2、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
纵横波
分层
厚度(千米)
状态
组成
温度压
力密度
地
壳
P、S波的波速突然增大。(莫霍面)
P、S波的波速突然减小,S波甚至消失。(古登堡面)
大陆部分平均33
大洋部分平均6
整个地壳平均17
固态
地
幔
上地幔
上地幔顶部
固态
上地幔上部
软流层
上地幔下部
固态
下地幔
下地幔
固态
地
核
外核
内核
1000
2900
5000
液态
固态
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由上而下铁镁含量逐渐增加。
以铁镍为主,并含少量较轻元素。
逐
渐
增
大
岩石
近液态
岩浆源地
地球磁场产生地
地壳
地幔
外地核(液)
内地核(固)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