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照研究.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照研究
梁柱楼 陈学华 胡振华 胡伟康[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于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术前GCS评分,<6分者21例,6~9分者35例,9分以上者40例。
出血情况
96例患者出血量均>30 mL,出血部位:皮层出血19例;基底节区出血47例,其中左侧出血30例,右侧出血17例;丘脑出血17例,其中,位于左侧8例,右侧9例;小脑出血3例;脑室出血10例。
分组
入选的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出血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手术方法
微创小骨窗开颅术 治疗组48例患者采用微创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方法为:患者全身麻醉下插管,根据血肿所在部位,取头皮切口为5~6 cm,撑开头皮钻孔咬开骨窗直径≤3 cm,“十”字形剪开硬脑膜,注意剪开时应避开脑功能区,电凝切开皮层,长度<2 cm,选择侧裂入路,注意保护重要血管,不可损伤,清除血肿量不少于血肿总量的70%。术后留置引流管1~2 d,硬脑膜尽量缝合,全层缝合头皮。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具体方法为: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插管,根据血肿位置的不同选择马蹄形或扩大翼点入路切口,开骨瓣大小约为6 cm×6 cm,弧形剪开硬脑膜。余操作同微创小骨窗开颅。最后缝合硬脑膜,将骨瓣复位。如患者出现颅内压过高则给予患者颞浅筋膜修补硬脑膜减张缝合,弃骨瓣减压。
疗效判定标准
术后3周复查头颅CT,评定脑水肿程度分级,根据图像将脑水肿程度分为A、B、C、D 4个等级,A级为无脑水肿,B级为血肿(血肿腔/灶周)周围低密度影,C级为在B级的基础上出现脑室受压,D级为在B、C级的基础上出现中线移位。两组患者均进行至少3个月的随访,评定患者的术后生活能力水平。术后3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标准为:(1)功能状态良好,95~100分;(2)轻度依赖,80~90分;(3)中度依赖,65~75分;(4)严重依赖,0~60分。良好+轻度+中度记为总有效。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的数据采用SPSS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
2 结果
脑水肿程度分级情况
两组患者分别复查头颅CT,脑水肿程度分级显示,两组数据经χ2检验,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见表1。
生活质量评价
术后3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发现,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良好率及轻度依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具体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引起发病后预后多不佳,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2],因此,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照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t83088549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7-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