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略这些幼教细节
赵 诺 大人总是错误理解婴儿,刚出生的婴儿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完整的机体,1岁之前是人类一生中具有最高学习能力的阶段,只需要给孩子适当相应的刺激,他就能很好的学习,当然绝不是填鸭式的学习,而是启发式的,需是否科学,举个例子,如果把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放在暗室中6个月,不让他接触阳光,6个月之后,他的视觉能力将永久消失。同样的,在孩子的幼教期就需要让孩子经历各种各样的感受,帮助他身体、生理进一步成熟,这方面,只有家长才有能力给予,孩子需要的东西很全面,而不是单指几个方面。
大人总是错误理解婴儿,刚出生的婴儿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完整的机体,1岁之前是人类一生中具有最高学习能力的阶段,孩子不说话是因为他的语言积累还不足够,他通过自身对各种语言的不断吸收、学习,当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他就会开口说话,而这种特性,也只会发生在人类身上。
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
孩子从一生下来,就要把他当朋友对待,无论和他说话,还是互动,一定不能居高临下。例如很多家长在对待孩子时,总是采取高压、强制或条件交换的方式命令孩子做各种各样的事。甚至把自身未达成的愿望转嫁到孩子身上,这样做,只会让孩子远离家长,今后即使遇到需要帮助的问题,他们也不会和家长说,即便家长知道他们的需求很可能也不懂得如何去帮助孩子。家长让孩子自由的选择兴趣爱好才能让孩子自由发挥才能,培养、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如果家长一切都安排好了,孩子还会有什么兴趣去探索人生?而当有一天家长没有能力给予帮助时,孩子又将如何面对现实?
培养孩子,从给足他尊重开始,让他有时间自己去思考,去判断,去选择,千万不要以为孩子真的什么都不懂,他们只是不说。
不要剥夺孩子感受外界的机会
很多父母总是害怕孩子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受伤害,须不知这些看似“无微不至”的关爱才是真正需要停止的影响。比如下雨,家长第一时间做的,普遍都是叫孩子回家、不要被淋雨、防止感冒。尽管这些很重要也是事实,但是,却无形中剥夺了孩子感受自然的权利。这时,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抓住机会学习观察:如天上的乌云是什么样子,乌云来了之后,是不是风会变很大,下雨的时候,雨落在手掌上是什么感觉,落在植物上又有什么现象,有没有特别的声音等等,如此这般很多宝贵的机会都被家长浪费了,长此以往,孩子对自然的感受不仅陌生,甚至会害怕。另外,不要怕孩子饿了、渴了。如果不让孩子体会这种感受,即便他学会说话,很可能也无法感知自己身体状态,因为他从小到大一直依赖家长主动给他提供食物和水,自己根本不需要也不会考虑这些,而他相应的感官发育也会比较迟钝。
别让隔代教育干扰到孩子的成长
在中国,大多数家庭都是四个人伺候一个孩子,即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一起照顾一个小孩。一天24个小时,除了睡觉的8个小时,在其他16个小时里孩子都处于家长的高度关注下。如果有一天,爸爸妈妈决定送孩子去参加每天一小时的亲子教育,在那种坏境下,孩子虽然会从不知所措到很快适应,一旦回到家中,所有的学习都将白费,这就是为什么家长需要适当给孩子自由、适当放手的原因。
长辈和直系家长通常更愿意用语言把可能出现的危险结果告诉给孩子而不是让孩子去体验、观察、主动分析再做出判断,虽然出发点是好的
不要忽略这些幼教细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