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摘 要 公立医院在提供社会公共医疗服务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具有公益性质,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伴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对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和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将缓解就医负担、建立全面权谋私、滥用职权等现象发生,对关键岗位要采取回避制度。[1]不仅如此,公立医院还要梳理财务管理体系,对财务人员进行集中管理,可以定期针对财务人员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围绕基础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强训、业务操作技巧指导等方面展开定向培训,以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合理设置财会岗位,可以结合不同财务人员的业务强项,有针对性地分配任务和确定岗位,以确保业务能力和岗位职责匹配度最高,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财务人员的潜能。
(二)建立成本考核指标体系,加强成本控制
公立医院各科室的职能和业务范畴各不相同,因此应结合不同科室的工作特点和性质,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成本考核指标。公立医院的临床科室可以设置单位工作量成本指标,具体如床位成本、诊疗成本等;为了对不同科室的成本投入情况进行对比和考核,医院可以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对各业务科室的成本变动情况和节约情况进行考核分析;对于药剂管理科室,医院可以设置相应的药品收入成本指标,对各临床科室的成本变动情况和节约情况进行考核分析;为了响应医疗付费方式和付费标准的改革要求,公立医院可以尝试引入医疗项目成本指标和病种成本指标进行考核。此外,公立医院应加强成本控制,可以通过设置目标成本指标,考核医疗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各项资源耗费情况,以保证将各项耗费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于一次性材料成本,公立医院可以采用动态定额法进行控制,限制药品、材料的库存持有量,从而达到降低材料成本的目的。
(三)健全收支内控体系
收支管控是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的关键,通过规范收支活动,可以建立一个健康、高效的资金流体系。
第一,收入管理方面,公立医院的主要收入为医疗收入,加强收入管控应明确收费项目,可以定期组织做好收费许可证年检工作,对于各项医疗收入要按照标准及时入账,并纳入预算管控体系,确保应收尽收,杜绝不当收费现象。当出现应收未收的款项时,医院财务科室及相关科室要及时进行调查,查明原因,并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以打造一个良好的应收账款管控环境。公立医院的所有收入款项必须统一由财务部门统一经办、统一核算,避免出现私设账外账的情况。对于票据的管理,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规范流程,开展申领、使用、核销等相关工作。公立医院可以设立专门的票据专员,建立台账,管理所有票据,并做好票据的日常保管和相关登记工作。[2]
第二,在支出管理方面,公立医院应加大支出审批力度,规范支出审批流程,明确支出审批权限和界限。如票据审核时,要确保其来源合理、合法,手续齐全,支出凭证要确保是原始单据并且包含经办人签章,票据审核完毕,财务科室要按照要求办理资金支付手续,同时确保凭证及时入账。公立医院加强收支管理,可以规范收支活动,确保医疗资金的最大化利用。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是开展医疗服务活动的重要保障。以某公立医院为例,该医院的固定资产约占总资产的60%,以办公楼和医疗设备等为主,具有高价值、种类多、使用地点分散的特点,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基于此,公立医院应加
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