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教学目的:
1、通过诵读、默读等方式大体把握词的主要内容:回忆“醉游”的欢乐。
2、通过《如梦令》的语调、韵律、节奏等来体味“沉醉”的程度,“陶醉"、难点: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进步审美情趣,培养鉴赏才能 如梦令
教学目的:
1、通过诵读、默读等方式大体把握词的主要内容:回忆“醉游”的欢乐。
2、通过《如梦令》的语调、韵律、节奏等来体味“沉醉”的程度,“陶醉"、难点: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进步审美情趣,培养鉴赏才能.
2、领会词的意境,进步鉴赏才能。
教学过程:
一、诵读把握“醉游”的欢乐.
1、读词韵
如梦令
佚名
溪亭日暮忆相随,
兴尽意醉舟晚归.
误入藕花幽深处,
争渡惊起鸥鹭飞。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大声读这一诗一词,感受诗和词的节奏和音韵特点,说说自己的体会.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音韵节奏表现
听读《如梦令》,比照自己的诵读,说说差异和改进的地方。
写作背景
本词回忆了少女时代(15岁)一次郊游活动。
李清照6岁起,随父习诗文,其父为知名学者、官员,母亦善诗文。13岁词作受关注。15岁随父居济南,和伙伴两游溪亭。游兴难忘,16岁时,,大都是从这首词开场的。
2.描词境
常记“怎样的景"?
想着“美景" 读出陶醉 。
二、对话把握“醉游”的乐趣。
3.说词事
①常记“哪些游事”?
补充古人郊游的娱乐及游戏方法。
②带着“乐事”读出欢乐 .
4。 理词情
①常记的心情怎样变化?
②带着“欣情” 读出曲折
5.感词趣
①常记“何趣”?
②带着“兴趣" 读出惊喜 。
三、对话把握“醉游”的光阴。
6.悟词理
①常醉人生“何时”? 和伙伴游,醉在何处?
②带着“青春、自由” 读出洒脱 .
7.
如梦令[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