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描写梅花的诗小学卜算子·咏梅.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描写梅花的诗:卜算子·咏梅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解释
  ①卜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一。《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的政治遭受,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行的化身。
  唐宋文人敬重梅花的品行,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行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表达。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赏析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亦是以梅花自喻。陆游曾经赞扬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观赏。随着四季的代谢,它悄悄地开了,又悄悄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孤独开无主”一句,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模糊,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单独愁”,这与上句的“孤独”相照应。驿外断桥、暮色、黄昏,原本已孤独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更着”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境况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着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境况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坚韧已不言自明。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境况,它也确实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方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间和自然现象来衬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拘束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擅长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

描写梅花的诗小学卜算子·咏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