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天的诗:长信秋词五首
金井梧桐秋叶黄,
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
卧听南宫清漏长。
其二
高殿秋砧响夜阑,
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
还向金城明主看。
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
且将团扇暂徘徊思。徘徊,写心情之不定,团扇,喻失宠之可悲。说“且将”则更见出孤寂无聊,唯有袖中此扇,命运一样,可以徘徊与共而已。
后两句进一步用一个奇妙的比方来发挥这位宫女的怨情,仍承用班婕妤故事。昭阳,汉殿,即赵飞燕姊妹所居。时当秋日,故鸦称寒鸦。古代以日喻帝王,故日影即指君恩。寒鸦能从昭阳殿上飞过,所以它们身上还带有昭阳日影,而自己深居长信,君王从不一顾,则虽有雪白如玉的容颜,倒反而不及浑身乌黑的老鸦了。她怨恨的是,自己不但不犹如类的人,而且不如异类的物——小小的、丑陋的乌鸦。根据一般状况,“拟人必于其伦”,也就是以美的比美的,丑的比丑的,可是玉颜之白与鸦羽之黑,极不相类;不但不类,而且相反,拿来作比,就使读者增加了感受。由于假如都是玉颜,则虽略有高低,未必相差很远,那么,她的怨苦,她的不甘心,就不会如此深刻了,而上用“不及”,下用“犹带”,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其实是特别肤浅的怨愤。凡此种种,都使得这首诗成为宫怨诗的佳作。
孟迟的《长信宫》和这首诗极其相像:“君恩已尽欲何归?犹有残香在舞衣。自恨身轻不如燕,春来还绕御帘飞。”首句是说由得宠而失宠。“欲何归”,点出前途茫茫之感。次句对物伤情,检点旧日舞衣,余香尚存,但已无缘再着,凭借它去取得君王的宠爱了。后两句以一个比方说明,身在冷宫,不能再见君王之面,还不如轻快的燕子,每到春来,总可以围着御帘飞行。不以得宠的宫嫔作比,而以无知的燕子对比,以显示怨情之深,构思也很巧,很切。
但若与王诗比拟,就可以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和差距来。两诗都用深入一层的写法,不说己不如人,而叹人不如物,这是一样的。但燕了轻快漂亮,与美人相近,而寒鸦则丑陋粗俗,与玉颜相反,因而王诗的比方,显得更为深刻和富于制造性,这是一。其次,明说自恨不如燕子之能飞绕御帘,含意一览无余;而写寒鸦犹带日影,既是实写风光,又以日影暗喻君恩,多一层曲折,含意就更为丰富。前者是比方本身的因袭和制造的问题,后者是比方的含意深浅或厚薄的问题。所以孟迟这篇诗,虽也不失为佳作,但与王诗一比,就不免相形见绌了。
其四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火照西宫知夜饮,清楚复道奉恩时。
同样是抒写失宠宫嫔的幽怨,表现她们内心的深刻苦痛,在王昌龄笔下,却很少艺术上的雷同重复。第四首诗则带有更多的直接抒情和细致刻画心理的特点。
第一句就单刀直入,抒写失宠宫嫔的内心活动。“真成薄命”,是说想不到竟真是个命运不幸的失宠者。这个开头,显得有些突兀,让人感到其中有许多省略。看来她不久前还是得宠者。但宫嫔得宠与否,往往取决于君主一时好恶,或纯出偶然的机缘。因此这些完全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宫嫔就特殊信任命运。得宠,归之幸运;失宠,归之命薄。而且就在得宠
描写秋天的诗小学长信秋词五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