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制药业合作前景展望
王琳琳 印度和中国同属于新兴市场国家,在资金、市场、资源等方面必然存在着竞争,但是两国的经济仍然有很强的互补性,譬如在农业、IT等方面。因此,两国之间存着很大的合作空间。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和印度贸易的快速发些企业的品牌和销售渠道,整合自身的产业链条。一般而言,通过收购目标市场的企业或某种产品在目标市场的特许经营权,比较容易进入新的非专利药市场。例如,印度Sun Pharmaceuticals公司于1996年收购了美国底特律的Caraco制药公司,Sun Pharma公司自1996年起投入750万美元,打开了进入美国市场的通道。Caraco拥有9个在美国待批的简化新药申请(AN-DA),及5~6个待注册药物。由于在印度的生产成本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Sun Pharma还通过Caraco向美国大量出口原料药。
第二,中印在国际市场营销运作能力上有一定的差距。在药品营销市场的运作上,中国的药品也可销售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主要是附加值较低的原料药,我国的制剂很难走出国门,多年来西药制剂出口一直徘徊在1亿美元左右。相比较之下,印度的制药业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印度生产的药品可以销售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由于我国企业开发国外市场的经验不足,对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不甚了解,难以将制剂产品打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而印度企业则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策略,他们与目标市场的本土制药企业合作,建立互利的伙伴关系。目前,多数想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的印度企业,在开拓新市场时,都倚重于当地公司的实力。FDA认证被认为是影响我国制剂产品出口美国的一大障碍,但印度制药厂家则巧妙地克服了。例如,印度的制药公司Lupin公司由于同欧美经销商组织和主要的非专利药公司建立了联系,利用合作伙伴的销售渠道经销自己的产品。Lupin公司通过APP公司在美国注册上市了注射用头孢菌素,又通过Merck Generics公司销售该药品。
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上,中国也落后于印度。中国虽然在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少数合资制药企业,但是很少在资本市场收购或兼并发达国家的制药企业,也很少直接投资西方国家,我国甚至没有在印度建立药品生产与经营企业。
第三,中印在药品创新能力和制剂技术水平上存在差距。中国的制药企业在青霉素、VC、皮质激素等大宗原料药的低成本生产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药物制剂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新药开发的能力则相对落后,部分原料药和药用辅料的质量不过关,产品质量难以达到欧美国家的技术要求。中国一个原料药一般仅有2~3种制剂剂型,而均有10种以上的制剂剂型。而且中国制剂的附加值低,按照国际惯例,医药产品的原料与制剂的比价差一般是1:10,印度为1:,而我国一般为1:3。印度拥有大约200家国家级制药公司,,并具有雄厚的药品研究开发基础。除了政府设立的研究机构,还有大批私人性质的研究实验室。
印度制药业是从仿制西方药品完成原始积累的。由于印度只对药品的生产过程授予专利而对药品本身并不授予专利,这就为仿制药在印度泛滥打开了绿灯。因此,印度医药工业的发展历程,就是提高低成本、高收益的药物分子合成技术的过
中印制药业合作前景展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