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的隔离与防护
7、隔离病房门口放置速干手消毒剂。
8、隔离病房内放置免触式医疗废物容器及利器盒。
9、尽量减少患者携带个人物品,餐具、杯子等日用品
应置于患者伸手可及之处。
10、隔离病房门外设专用工作车或者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
(4)医务人员手被污染以及为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后,应当遵循:流动水洗手 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的程序。
3、戴手套
(1) 医务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一次性无菌橡胶手套。
(2)医务人员在接诊甲类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或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时,必须戴一次性橡胶手套进行操作。
(3)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
(4)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五)防护用品相关操作
1、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 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
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
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2、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
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
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穿隔离衣示范
脱隔离衣示范
(六)防护用品使用注意事项
1、医用防护口罩可应用6小时-8小时,遇污染 或潮湿及时更换。
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3、医务人员接触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或防护服可连续应用。
4、接触疑似患者,隔离衣或防护服应在接触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
5、隔离衣或防护服被污染,应及时更换。
6、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
1、疑似患者或者确诊患者按指定路线进入病区。
2、进入病区前应当更换患者服,其物品、衣服集中消毒处理后,存放于指定地点统一保管。
3、其住院期间活动限制在病室内,一切诊疗活动尽量在此病区内完成。
4、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
5、加强患者个人卫生管理。
(七)患者的防护
6、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
7、患者出院、转院时必须进行沐浴,更换干净的衣服后方可离开病房。
8、患者死亡时,应当对尸体及时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用30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棉球或纱布填塞患者口、鼻、耳、肛门等所有开放通道;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
9、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的个人物品经消毒后,方可交患者或者家属带回家。
三、消 毒
(一)环境消毒技术
1、空气消毒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
(1)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
(2)需要时安装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消毒。
2、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消毒:
(1)物体表面清洁的一般要求
进行湿式清洁时,动作轻柔,避免污水飞溅。
清洁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当保持干燥。
抹布、拖把要分区使用,及时更换。
清洁流程: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逐区进行。
工作人员应当分区适当穿戴防护用品。
清洁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洁和消毒工作用具。
(2)物品表面、地面的消毒
消毒剂的选择:
%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200mg/L~4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
消毒方法:常规消毒
(二)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1、可以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使用后放入双层布袋中封扎,煮沸10分钟消毒或使用25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2、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可以使用250mg /L—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的过氧乙酸或者75%的乙醇浸泡30 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
(三)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的处理
1、原则 :患者排泄物、呕吐物等应当使用专用容器盛放,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2、方法:
(1)每1000ml可加50克漂白粉或有效氯20000mg/L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2小时。
(2)将消毒后的污物倒入厕所,盛放容器每天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30 分钟。
(3)被排泄物、呕吐物等污染的地面,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覆盖,作用60分钟后清理。
(
甲型H1N1流感的隔离与防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