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曹雪芹的经典诗词《咏白海棠(林黛玉)》阅读.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曹雪芹的经典诗词《咏白海棠(林黛玉)》阅读


《咏白海棠(林黛玉)》
清曹雪芹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

曹雪芹的经典诗词《咏白海棠(林黛玉)》阅读


《咏白海棠(林黛玉)》
清曹雪芹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悄悄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赏析】
小说中提及,众姐妹作诗咏白海棠,等到别人都交卷了,黛玉还没作。李纨催她,她提笔一挥而就,众人看了黛玉的诗,都认为此诗为上,李纨却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宝钗)稿。”“风流别致”,就是构思新巧,潇洒通脱。李纨用“大家闺秀”的标准来衡量,自然要把宝钗的诗评为第一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写的是白海棠所处的环境,首句略显任性任情,很符合待遇的性格;次句以海棠自比,说明她玉洁冰清,目下无尘。“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两句写白海棠之色与韵,用词新巧,构思奇怪。白海棠有梨花的雪白无瑕之姿色,有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神韵,它是超凡脱俗的。“偷”、“借”二字用得奇妙,以拟人手法刻画出白海棠的仙姿神韵。“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悄悄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可是尽管它如此高洁,却是孤独冷落的,满腹的心事无人可诉,白白地捱过一个个黄昏。这几句写白海棠,完全是(林黛玉)自身的写照,表现了她孤高的共性与寂寥内心。




扩展阅读:曹雪芹的简介
曹雪芹(名沾,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辽宁辽阳(一说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生于南京,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颙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中国古典名着《红楼梦》的。
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过着富足纨绔的生活。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随家人迁回北京,后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宏大作品——《红楼梦》。
曹雪芹南游回京后,仍在连续写作《红楼梦》。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曹雪芹四十八岁,因幼子夭亡,陷于过度的悲伤和哀思,卧床不起,大约于这一年的除夕病逝于北京。敦诚作《挽曹雪芹》,敦敏作《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张宜泉作《伤芹溪居士》。


乾隆四十四年(1779),曹雪芹去世十七年,敦诚作《寄大兄(敦敏)书》思念曹雪芹。

曹雪芹的经典诗词《咏白海棠(林黛玉)》阅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IKAQIU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2-07-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