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前期预防
李见民【摘要】中学阶段是人生关键的一个时期,它不仅是人生理、智力发育的重要阶段,更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学时期也应该是一个人最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时期,但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有中学中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前期预防
李见民【摘要】中学阶段是人生关键的一个时期,它不仅是人生理、智力发育的重要阶段,更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学时期也应该是一个人最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时期,但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有中学生违法犯罪的报道见诸报端。究其原因,有家庭方面的,有学校方面的,有社会方面的,也中学生自身的原因。但在其中,不良行为的产生及发展是导致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罪魁祸首。本文从中学生身上常见的不良行为入手,深入分析不良行为的种类及其对中学生自身的危害。家长、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要多注意、多观察,一旦发现中学生身上具有不良行为或不良行为倾向时,一定要及时予以制止、矫正,做好前期预防。只有这样,才能把违法犯罪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关键词】中学生违法犯罪不良行为不良行为的危害预防矫治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6-0162-01
中学阶段是人生关键的一个时期,它不仅是人生理、智力发育的重要阶段,更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学时期也应该是一个人最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时期。但在现实生活中,在报纸新闻中,不断出现中学生违法犯罪的报道。人们不禁要反思:这些处在花季的少男少女们,他们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呢?
探究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即有家庭教育的影响,又有社会环境的作用,也有学校教育的制约。但通过对一些中学生犯罪个案分析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中学生犯罪都绝非偶然,都呈现出一种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这里面,不良行为是导致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引发中学生违法犯罪的这些不良行为,却没能引起家长、教师的足够重视。许多家长、教师对于中学生身上的这些不良行为,要不与其他错误一样看待,批评了事;要不就认为这些不良行为不算什么,认为是孩子小,不懂事;更有些家长抱着“树大自然直”的心态,任由这些不良行为滋长,其结果,必然错过纠正预防孩子犯错的最佳时机,等到违法犯罪的结果发生时,悔之晚矣。
一 中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的种类及危害
中学生不良行为,是指容易引发中学生违法犯罪,违背校规校纪,违背社会公德,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中学生不良行为主要有以下三种:
,夜不归宿
家庭、学校本来是中学生接受教育、管理的地方,在这里,中学生受到教师、家长的教育、管理和保护,不易出现违法犯罪行为,也不会受到不法行为的侵害。但逃学旷课、夜不归宿却使中学生脱离家庭、学校的监管。由于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过渡期,他们身上既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优点,也有爱逞能、易冲动、自控力差的弱点,再加上他们涉世未深,辨别是非能力差,脱离家庭、学校监管的中学生很容易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下误入歧途。
中学生处于好奇且易冲动的年龄,很多中学生
中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前期预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