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心痛的中医护理
德庆县中医院 梁铁芳
胸痹心痛,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病 症。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不畅,严重者出现心痛剧烈,持续不解,伴有汗出、 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细微或结代等危重证候 良情绪。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要少食多餐,不宜过 饱,急性期以半流质为主,病情稳定后应适当多食一些富含纤维素的水果和蔬菜 等。适当食用酸味、甘味的食物以益心补心。忌食肥甘生冷、油腻,提倡戒烟限 酒。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2周,患者翻身、洗漱、饮食、大小便应有护理 人员协助进行,避免过多搬动患者,病情趋向稳定后,可在床上进行肢体被动运 动,第3周在床边活动,第4周在室内活动,4周后可鼓励患者适度运动。
护士应指导患者定时大便,训练在床上大小便,克服心理障碍,便秘 者适当应用缓泻剂。避免大便时用力过大,以免导致猝死。
辨证施护
本病的病因主要为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所致。其病机 有虚实2个方面,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痹遏胸阳,阻滞心脉;虚为心脾、 肝肾亏虚,心脉失养。其病位在心,但与脾、肾有关。根据胸痹发生的病因病机 临床上分为阴寒凝滞、痰浊内阻、气滞血瘀、气阴两虚、心肾阳虚等5型,在护 理上有共同点,但分型护理各有特点。
阴寒凝滞型 因诸阳受气于胸中,而转行于背,寒邪内侵,致使阳 气不运、气机阻痹而诱发本病。证见:胸痛彻背,遇寒则甚,形寒肢冷,胸闷心 悸,重则喘息不得卧,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头目眩晕,腰酸肢软,舌质淡,苔 白,脉沉细或沉迟。
辨证护理要点:①护理原则为通阳开痹。注意防寒保暖,切忌受冷,尤其在 天气骤冷或阴雨之日,应及时增添衣被,若畏寒甚,则可适当提高室温或放置热 水袋,以缓解患者疼痛及畏寒症状。病室宜温暖向阳,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时尽量 少暴露患者。②饮食以温阳散寒为原则,禁食生冷瓜果等寒凉之品,宜吃温热食 物,可用干姜、川椒等调味或饮用少量米酒,以温阳散寒。可食用桂圆、莲子、 白木耳、西洋参等补气养阴之品。中药应热服,水果可煮后食用。③胸痛发作时, 立即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或冠心苏合丸,也可用沉香、肉桂粉各1 g温水调服。 服药后要卧床休息,保持安静,以利于药效发挥。④针灸时多用温针和灸法。
痰浊内阻型 因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所致。 证见:胸闷如窒而痛, 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心悸气短,身倦头昏,腹 胀纳呆,痰黏色白,舌胖嫩,苔浊腻,脉滑。
辨证护理要点:①护理原则为通阳豁痰。病室安静向阳,不宜潮湿,相对湿 度以60%为宜。②此型多因饮食不当所致,故饮食护理十分重要。饮食以通阳 泄浊为原则,忌辛辣刺激食物,忌酒,少食甜食和肥甘油腻之品。可进薏苡仁粥、 萝卜粥以起到化痰开窍之功。做到定时、定量、少量多餐,以免损伤脾胃,助湿 生痰加速病情发展。平时可食橘子、萝卜、绿豆、丝瓜。肥胖者酌情控制饮食量, 以减轻体质量,减少痰浊内生。③采用动静结合方式,适当休息和活动,以增强 体力,改善脏腑功能,以助气行血。④对咳嗽痰多者,应定时翻身拍背,以利于 痰液排出,以豁痰除瘀。⑤对肢体沉重、水肿、肥胖者,要观察尿和体质量变化, 必要时记录24 h出入量。
气滞血瘀型 因气郁日久,瘀血内停,络脉不通所致。证见:心胸 刺痛,固定不移,或呈绞痛,入
胸痹心痛的中医护理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