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
教学目的:
知识和技能:
1。理解、积累“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搜集鲁迅生平和创作的资料,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为理解鲁迅作品打下根底。
过程和方法:
抓住文章两条线索,采用由主到次、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关键性词句。
【交流点拨】1。: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思念) 暗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分开仙台后。
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全文可分成三个部分(全文共有38段):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和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4-35段),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和“我”弃医从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分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之情,和先生的崇高精神品德对“我”的鼓励和鼓舞。
,赞扬他认真负责、正直热情、严谨务实的精神.
(二)深层探究
1。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详细表如今哪些地方?仔细阅读课文38自然段,请作简要的概括。
设计意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1.(1)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肮脏、庸俗的生活;
(2)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化印象;
(3)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4)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5)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
写这些都是为表现“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是感谢、思念和愧疚,详细表如今: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的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思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有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宿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内容丰富,形散神凝,一条鲜明的爱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化的启迪。
第二课时
找一个同学回忆一下鲁迅先生去日本学医的原因……那么作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主要是因为两件事,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是两件什么事,并准备复述。
(一)深层探究
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藤野先生的内容。
~10段,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学生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明确每件事情分别表达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交流点拨】。
初步印象(白描手法)
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生活简朴,学者形象
:(选取典型事例)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理解裹脚——务实精神
结论:课文详细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二)品析语言
1。精读1—2段,考虑: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和后文哪几句话相照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
【交流点拨】(1)和“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照应。
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挖苦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肮脏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绝望、痛苦、。
(2)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挖苦.“实在"表示“确实”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反语的挖苦力量,更强烈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而改动后语意直露,缺乏了挖苦意味。
2。精读第24-31段,考虑: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非常以上,便不是自己的才能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的“何尝”是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1)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日本人的心理来写,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2)“何尝"和“不”,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幸灾乐祸,
藤野先生[11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