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思维定势 进行思维创造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公司
看到这样一个材料:
一个教授向一群学生出了这么一道思考题:一个聋哑人到五金商店去买钉子,先用左手做持钉状,捏着两只手指放在柜台上,右手做趋。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看三国中著名的“空城计”,看看它的成功到底利用了什么心理?
诸葛亮之所以敢敞开城门“欢迎”司马懿,其实是基于他对对手的思维定式的把握。司马懿想的是:诸葛亮不可能会这么轻易地让我破城,这其中一定有诈!在这样的思维定式面前,当诸葛亮“真心实意”地引狼入室,“狼”反而被吓跑了!
司马懿戎马一生,什么阵势没见过,就是不敢突破自己内心的思维定式,不敢攻下一座有诸葛亮在城头抚琴的空城。由此可见,思维定式的力量是何其强大!一个人往往深陷其中而无法摆脱。一个被看透的思维定式,就这样成全了一个千古流传的“妙计”。
实用创新思维培养四法(网友来稿)
国霞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人才辈出,他们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正是人类不断地探索创新才得以由茹毛饮血的原始年代进入到现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
创新的威力可谓大矣!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一句话就简明扼要地道出了创新的真谛。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坚实根据地。在多年的应试教育影响下,语文改革始终是举步为艰,而作为语文老师,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责无旁贷的。
那么,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本人结合浅薄的教学经验谈谈较实用的创新思维培养四法。
一、 注意积累 以量促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人的见解委实精辟。要想达到新的境界,就要不断地学习知识,不断地进行积累。
不少学生在抓耳挠腮、搜肠刮肚后,才勉强地挤出那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文章。写作思如泉涌,左右逢源而又能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的情况真是凤毛麟角。为什么他们的思维受到限制呢?我认为原因之一是积累工作做不够。积累是前提,积累是关键,积累是创新的保障。
万丈高楼从地起,没有一个坚实的地基,有高楼又从何谈起呢?积累多了,知识丰富了,视野也开阔了,量达到一定的程度了,自然可以促成质变。实现质的飞跃。储备不断地更新增加,灵感的火花就很容易激发了,而创新思维也便可源源不绝了。
我要求学生要学会观察,注意身边的点滴琐事,善于及时捕捉记录,体验感悟,要当对事物有所触动的“有心人”。而生活日记便成为积累的重要内容。学生可以在日记中畅所欲言,抒己之情,这一方土地只有呵护有加,才能不断地变得肥沃,种出香甜的硕果。
开设摘抄本也是积累中不可少的一环。我要求学生每天读500-800字的文章,把其中好的词句段摘录下来,用心理解品味,并要求他们有周期性地阅读背诵,进行一定的强化记忆,尽可能地“攫取”其中的精华,消化为自我的养料。
积累需要持之以恒,只要落到实出处,相信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二、 注重培养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一种,爱因斯坦曾充分肯定了它的作用,“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嫦娥奔月的故事多么的引人入胜,古人丰富的想象力也在若干年后得以实现,人类在1969年终于踏足了月球。恐怕古人的想象与后人的壮举也有一定的渊源吧。看来,想象力也非等闲之辈,确实不可小觑。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进行补白、续写、假设、幻想的教学应是一些有效的途径。对于文章内容当中并没作明确交代的地方和结局饶有兴味的文章,老师可创设情景诱发学生从多角度发挥想象,进行内容情节的补白和续写,要使构思及所想新颖独特;而运用假设,幻想的方式,也可激起学生的想象欲望,达到理想的效果,如可适当写一些想象文,当然老师要注意命题的新颖灵活,例如《假如我是——》的命题;诗歌,强调意和境两者的完美结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融诗人之情入怀,用心去想象感受,也可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除此之外,凭借插图、创设情景、画想象画、排课本剧、脑筋急转弯、编字谜等的方法对激活学生的思维都是有其作用的,都应该受到重视。
想象力的培养也不会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我们必须不断地让学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扩大他们的生活体验,不断地丰富他们的想象,让他们养成乐于更易完成、善于去放飞想象的翅膀的好习惯。好习惯一旦形成,想象也变得更多姿多彩,创新就成了。
三、 培养敢想敢说的大无畏的精神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大跃进的口号搬到现在的高速
发展的信息科技时代,似乎也有其合理性。正是我们有着
驿站传书之突破固定思维——拓展培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