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提纲古代诗人的山水情结
中国古代诗人的山水情结
摘要:诗歌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诗是其中发展较为充分的一种,古代诗人寄情山水,对
山水诗与山水画同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一种表达自身思想感情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段,因此其目的、表现手法等等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秋居中南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出使边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从王维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画完美交融的山水诗表达风格。
三、山水诗的表现形式
(一)山水诗的取景
山水诗的取景直接决定着一首诗的成败,是诗人写作的基础。在取景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人们普遍的审美观念,又要注重其蕴含的感情。
首先,在审美观方面包括了山水景物的色彩、线条。色彩指的是青、黄、碧、绿、白等颜色,这些表示颜色的词汇能够为整首诗营造一个特定的基调,例如,杜甫诗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黄、翠、白、青这四个色彩构成了一副暖色调,该组合给人一种轻松、欢快的感觉。线条指的是山水的整体外形,例如李白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完美的展现出了瀑布的线条,瀑布落下的磅礴气势形象的展现到了读者的面前。
其次,山水诗的情感大多不会直接的抒发出来,多通过其景物色彩、线条的搭配隐含到了山水的描写之中。
(二)山水诗的描写特点
中国古代山水诗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例如夸张、比喻、对比等修辞方法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一片广阔荒凉的景象,从而营造出了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再如他的诗诗意、画意和禅意共存,读这样的诗,画面感强,淡淡的诗意流淌,深处又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三)山水的意境
意境是山水诗的生命,诗人感情的表达都体现在了山水诗所营造的意境之中。由上文可以看出不同的诗人善于营造不同的意境。例如,李白的“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充分的表现出了诗人的飘逸与洒脱,营造了一种无为无求、纵情山水间的意境。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意境的营造与山水诗的构图是分不开的,就如一幅寓意深刻的山水画离不开完美的构图一样。例如《过故人庄》中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画面构图由近及远,具有很强的层次感。可以从不同角度把事物描述的更详细、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更多的想象空间。
四、中国古代诗人纵情山水的原因
中国古代诗人对山水诗情有独钟,留下了大量的佳作。了解诗人们纵情山水的种种原因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其创作动机以及他们在诗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为了追溯他们纵情于山水的种种原因,下文对其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可以分为历史原因、社会原因、个人原因以及诗人自身原因。
(一)历史原因
纵观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诗人所创作的山水诗所表达出的意境也有所不同,这也间接的体现出了不同历史时期诗人纵情山水的原因。例如:
李白生活在唐朝最为繁荣鼎盛的时期,在这个历史条件下他纵情于山水更多的是为了自身的身心的娱乐,从李白的诗中随处可以看到吞吐
提纲古代诗人的山水情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