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的新选择
伏格列波糖片
内容提要
了解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的发展史
伏格列波糖的优势以及临床应用
4
1
2
我们的产品
a-糖苷酶抑制剂
5
3
一(1).糖尿病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概念: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发病机制: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综合症。持续高血糖是其生化特征。
一、(2).糖尿病的类型
1型:胰岛素依赖型(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2型:非胰岛素依赖型(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
对于1型糖尿病,只能用胰岛素肌肉注射治疗。
对于2型糖尿病,可以选择口服降糖药治疗。
一(3).糖尿病的症状
随着血糖值升高,出现症状的可能性增加,但有个体差异。
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
其余非典型症状:如视物模糊;皮肤干燥、搔痒,伤口不易愈合;还有牙龈发炎、泌尿系感染(尿频、尿急、尿痛)和小便发粘等症状。
二、口服降糖药的分类
磺酰脲类——
第一代: 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
第二代: 格列苯脲(优降糖)
格列奇特(达美康)
格列吡嗪(美吡达)
格列喹酮(糖适平)
第三代: 格列美脲(亚莫利、伊瑞)
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双呱类——
苯乙双胍,二甲双胍
-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各类口服抗糖药的作用部位
↑非磺酰脲类
↑磺酰脲类
胰腺
胰岛素分泌受损
↓a糖苷酶抑制剂
肠道
高血糖
↑HGP
肝脏
↓葡萄糖摄取
肌肉脂肪
↓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类
↑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类
发展: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发现了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作为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一线口服用药。
现状:国内口服降糖药销售金额领先的大类品种,占据糖尿病口服用药30%的市场份额。
临床应用:已进人临床运用的三种人工合成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分别为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
药理作用:这些新型的口服降糖药服后在小肠局部发挥作用,延缓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使餐后血糖(BG)峰值渐变低平,波动减少,血浆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Ic)降低。
三、α-糖苷酶抑制剂:控制餐后高血糖的王牌军
发展
现状
临床运用
药理作用
四、深入了解伏格列波糖四大优势
高效、安全
高效精确的作用机制
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及
HbAIc
不良反应少
有效抑制双糖水解酶
-
±%±%,所有患者降幅均超过10%,总有效率达100%。
1、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伏格列波糖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