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一类常见的量。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安排时间、遵守时间,应该抓紧时间、珍惜时间。小学生需要知道一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具有初步的时间观念,形成合理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常用的时间单位主要有:年、月、日、时、分、秒。其中年、月、日是比较大的时写字,踢毽、跳绳等,利用1分钟能写几个字、踢几下毽子、跳几下绳,来感受1分钟有多长。同时,让学生联络一节课和课间休息时间,感受1小时有多长。这些详细感受,使1时、1分的概念不只是枯燥的语言讲述,而是富有色彩的亲身体验的时间观念。(精品文档请下载)
(3) 理解时、分之间的进率。
1时是多少分?例题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在钟面上拨1小时,看时针和分针分别怎样转动,发现时和分的进率。严格地说,应该让时针走过1大格(因为1时是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看到分针同时走了60小格,于是得出1时=60分。但准确拨出时针走1大格不太容易,比较方便的拨法是让分针走1圈,看到时针同时走1大格,就能得出时和分的进率。(精品文档请下载)
3。 认、读、写钟面上的非整时时间。
非整时的认读比整时难得多,尤其是接近整时而未到整时,更容易认错。所以,教材安排两道例题教学非整时的认、读、,再教学接近整时的时间。(精品文档请下载)
(1) 钟面上的不接近整时的时间。
钟面上,不接近整时的时间,时针总在两个数之间,分针总是指着某个小格。一般来说,时针刚过了几,分针从12起走了几小格,这个时间就是几时几分。教材没有把这个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看着钟面体会非整时的时针和分针所在的位置,感受非整时的读写方法。(精品文档请下载)
例3图呈现一小孩早上起床、吃早饭,和妈妈道别、到达学校等四个时间的钟面。
第一个钟面上,是7时,小孩正起床。第二个钟面上,时针指在7和8之间,分针指着3,教材告诉学生:这个时间是7时15分,并写出7:15。教学这个时间,要引导学生体会时针在7和8之间,应该是7时刚过,8时还没有到,即7时多。还要引导学生体会分针指着3,表示它从12起走了15小格,,钟面上的这个时间是7时过15分,,应该在“:”的左边写7,右边写15.(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三个钟面上,时钟仍然在7和8之间,,表示7时过了30分。教材要求学生像这样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尝试着自己读写这个时间。(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四个钟面上,还是7时多,但分针指着9。教材要求学生读写这个时间,初步认识非整时,会读写这样的时间。
教学时,要让学生拨出这几个时间,在时针和分针的转动中,感受这些时间分别是7时过15分、30分、45分,进一步体验7时15分、7时30分、7时45分的含义。(精品文档请下载)
充分利用例题的内容,还可以把上述三个时间连起来,连续说出这小孩几时起床、几时几分在吃早饭、几时几别分开家,几时几分到达学校。体验7时几分都是7时过了、8时不到。由于分针走的小格数不同,三个时间就不同。(精品文档请下载)
(2) 较难识别的时间。
接近整时的时间不是整时,由于时针似乎指着某个数,.(精品文档请下载)
钟面上,时针几乎正指着8,分针指着11,,这个时间还
2014时分秒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