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
难点1. 守恒法
守恒法是高考中常考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系统学习守恒法的应用,对提高解题绝大多数计算题是不能用估算法解决的。尝试用估算法解题是好的,但面对每一个题都想用估算法解决,有时也会贻误时间。
●歼灭难点训练
(★★★)有规律称:强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增加1,强碱溶液每稀释10倍pH减小1,但此规律有一定的局限性。试问将pH = 3的H2SO4(aq)稀释105,其pH为( )
提示:酸不可能稀释为碱,也不可能稀释后pH变小或不变。
答案:B
难点3. 差量法
利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间所出现的差量关系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就是差量法。
●案例探究
【例题】在天平左右两盘上各放一只同等规格的烧杯,烧杯内均盛有 mol?L—1的H2SO4(aq) mL,调节天平使其处于平衡状态,然后向两只烧杯内分别放入少量镁粉、过量铝粉(设镁、铝的质量分别为a g和b g),假定反应后天平仍处于平衡状态,则
a、b应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应用差量进行过量计算的能力。
知识依托:Mg、Al与H2SO4的反应;过量计算。
错解分析:应用过量物质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错误的结果忽视有效计算得出不确切的答案。
解题思路:反应前后天平都平衡,表明两烧杯内质量净增数值相等。则可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进行计算。
n(H2SO4) = mol?L—1× L = mol
Mg + H2SO4 = MgSO4+H2↑ Δm
24 g 1mol 2 g 22 g
a g a÷24 mol 11a÷12 g
2 Al + 3H2SO4 =Al2(SO4)3+3H2↑
54 g 3 mol 6 g
mol
(波纹线上为求出数值,下同)。根据题意
①a÷24< (H2SO4过量)
②b> (Al过量)
③b g- g =11a÷12 g (净增值相等)
由①③得b<,结合②可知b的范围。
由②③得a>,结合①可知a的范围。
答案:(1)11 a = 12 b-
(2)<a<,<b<
●锦囊妙计
遇到下列情形,可尝试用“差量法”解题
反应前后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发生变化时
、密度、物质的量、体积等发生变化时。
●歼灭难点训练
(★★★) mL 某气态烃在 mL O2 中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和 mL 的气体混合物(所有气体的体积都是在同温同压下测得的),则该气态烃可能是
提示:用体积差进行计算
CxHy(g)+(x+4y)O2(g)点燃
xCO2(g)+(y÷2)H2O(l) V前-V后
1 L 1+4y
L L
y = 6。
答案:BD
难点4. 和量法
与差量法相反,为解决问题方便,有时需要将多个反应物(或生成物)合在一起进行计算。
●案例探究
【例题】 g NaOH和NaHCO3 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约 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g。试计算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分数。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过量判断能力,及计算混合物所含成分质量分数的能力。
知识依托:NaHCO3 的不稳定性及碱与酸性气体的反应。
错解分析:过量判断失误,导致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错误。
解题思路:发生的反应有①2NaHCO3Δ
Na2CO3+H2O+CO2↑,
②2NaOH+CO2Δ
Na2CO3+H2O(加热条件下不生成NaHCO3)
通过极限思维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NaHCO3含量越大,固体失重越大,NaOH含量越大,固体失重越小。
判断NaHCO3受热分解产生的CO2能否被NaOH完全吸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首先需要写出NaHCO3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题设条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