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同教育心得体会
篇一:三同心得体会
“三同”体验培训心得体会
上个月,我有幸成为我区第三批“三同”班的学员赴XX省毕业市威XX县区盐仓镇二堡村体验生活。对于出生在70年代末、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我来说,十来天的村生态环境好,天然草场宽,森林覆盖率高,矿产资源储量少,开采价值低,经过三个月的调研,我我认为在松林地区发展畜牧业是一条符合当地实际,促进农民增收的好路子,并写了一篇关于在松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养殖业的调研文章。
通过在农村生活,深知农民的疾苦,在劳动之余,出了跟我所在住户做些家务活外,主动帮助村子里的老弱病残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农户孔令佩家小孩生病,因家里无钱,向村里人借50元钱给小孩看病都借不着,我听说后,到他家给他一百元钱叫他赶快带小孩去看病;村民孔祥发老人,因年迈又加之几个儿女都不在身边,我就主动跟他家挑水、扎烟、理烟,帮他到烟站卖烟;还利用到城里、镇里办事之机,积极协调动员松林在外的老板、能人前来松林捐资助学,搞公益事业,煤炭老板孔令宾已答应捐资10万元给半坡村小学建盖教室。
二、市委下派机关年轻干部到农村进行“三同”是很有必要的。XX市委提出下派机关年轻干部到农村“三同”,有些同志认为这是“走过场”或“没有必要”,担心下去的同志不可能住得下来。经过一段时间后,我认为下派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是非常必要的,就我来说虽然在乡镇工作过,也曾有农村生活经历,但这毕竟是面上的、浅层次上的认识,没有像这次深入的了解农村、农民生活。现在农村形势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仅凭印象、凭经历已经不能准确把握农村工作的特点。我国70%多一点的人口在农村,农村还有3000万左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在经济发达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收入和生活水平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些问题不是从理论上、表面上认识得到的,只有到农村,才能真正理解这些问题。
“三同”是增强与农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干群关系不是那么融洽,有些干部下乡流于形式,作风漂浮,不真正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不体察百姓疾苦,影响了党和干部的形象在群众中的威信,其实,我们老百姓是纯朴、善良的,我们干部要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把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三、“三同”是一次学习、提高、锻炼的机会
近年来,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和向社会招考公务员充实到机关的年轻人较多,他们具备了较强的理论知识和机关工作业务水平,但长期在机关工作,对农村缺乏实践和工作经历。现在农村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机关干部,我们的大多工作职责都是为农村工作、全市经济发展服务的,如果没有农村工作经历,不具备农村政策水平和农村工作方法,就谈不上为农村、为老百姓服务。通过“三同”生活经历,使自己进一步学,学习了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三同”锻炼,是一次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我的一次好机会。使自己学会了一些劳动和生产技能,拓宽了知识领域。
四、通过“三同”锻炼,增强工作责任感。
这次到农村体验生活,才真正体会到山区农民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了很大进步,农村面貌有了一定改观,但是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很多资源优势还未发挥,城乡差别还很大。如村里的农户为孩子上学的学费都凑不够,娃娃病了借50元钱去看病都借不了等等,看到这些情景,我会感到同情和难过,因此,我觉得我们机关年轻干部在机关时间一长,对农村农民生活不了解,有时就会出现这也不满足,那也不顺眼的现象,建议他们到农村去看看,在与我们所处的工作环境和经济待遇相比,我们的条件优越多了,还有什么理由不干好工作,同时也就会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而更加努力工作,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感性认识,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篇三:驻村“三同”蹲点心得体会
驻村“三同”蹲点调研心得体会×××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要求,作为中青班一员,我到了××市××镇茶新村河麓组×××家,进行为期十天的“三同”蹲点调研活动。这次调研,与平时自己在工作中经常下村所作的检查工作式的调研有所不同,这次是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村民实现了“亲密接触”,在这次蹲点调研中,通过走访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党员、退伍军人、困难户,进行拉家常倾谈,与帮扶户边喂猪边倾谈,11月15日还参加了茶新村召开的各届人士座谈会,宣传了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分析农村的发展形势,也对农村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维护稳定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虽然我也在基层工作多年来,但这次“三同”蹲点调研,对我来说是一次情感的震撼,一
三同教育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