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从史湘云之美看魏晋风度
学院: 人文学院
学系: 中文系
专业: 汉语言文学(编辑出版方向)
课程名称: 《世说新语》导读
学生姓名: 吴诗颖
学号: 2014053633
指导教师: 胡晓薇
2016 年 6 月 16 日
从史湘云之美看魏晋风度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2
一、魏晋风度概述 2
二、魏晋风度浸曹侯——曹公的精神风貌 3
三、是真名士自风流——外在体现 4
(一)、着装打扮 4
(二)、清谈之风 5
清谈之风——无拘大笑 5
清谈之风——口若悬河 6
清谈之风——论理阴阳 6
(三)放浪饮酒 8
四、尚率真、恶虚伪——内在根据 10
(一)、湘云本色 10
(二)、宝玉真情 11
(三)、触手可得的率真情形 12
(四)作者审美的投影 14
五、结语 14
六、参考文献 15
【摘要】红楼女儿之中,人们常常因为薛宝钗的城府深严而不喜欢这个“冷美人”,又往往由于林黛玉的孤高抑郁而不理解这个“病西施”;然而,却很少有人不喜爱史湘云。湘云之美,给予人最突出的感受是豪放不羁,英气爽人,前人多有道及。或谓“史湘云纯是晋人风味”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
;“青丝拖于枕畔,白臂撂于床沿:梦态决裂,豪睡可人。至烧鹿大嚼,裀药酣眠,尤有千仞振衣、万里濯足之概,更觉豪之豪也。不可以千古与!”涂瀛,红楼梦论赞,
这是一种怎样鲜明的感受和由衷的赞叹。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左思《咏史》),是晋人名句。抒发那绝尘高蹈的情怀,视角广阔,气象恢宏。由一个闺阁女儿的艺术形象,竟能使人发生如此高远旷达的审美联想,这不是偶然的巧合,其间必有内在的、精神气脉上的联系。本文在广泛阅读与参考前人研究基础上展开探寻。
【关键词】魏晋风度、作家风貌、外在体现、内在依据、
一、魏晋风度概述
魏晋时期,文人崇尚名士风度,“是真名士自风流”。所谓名士风度,一般认为大约包括超逸放达、不拘礼法、任性不羁和奇才俊迈等特点,人们也常把这种情形称为魏晋风度。刘义庆《世说新语》一书对此多有记载,因此使这种名士风度对后世影响更加深远。
如《世说新语》中的《品藻》曾说:有人问袁侍中曰:“殷仲堪何如韩康伯?”答曰:“理义所得,优劣乃复未辨;然门庭萧寂,居然有名士风流,殷不及韩。”故殷作诛云:“荆门昼掩,闲庭宴然。”徐震垮、世说新语校笺(上)〔M〕.北京:中华书局,.
又同书《任诞》里也说:王孝伯言:
“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二、魏晋风度浸曹侯——曹公的精神风貌
作家创造艺术生命,不啻是一个小小的造物主,他笔下的人物总是自身审美理想的产物。而作家自身又是造化所育,受着现实环境的制约和传统文化的熏染。对于曹雪芹这样一位杰出作家,我们今天所能确知的东西是这样少。真正具有文献价值的,主要是留存下来的他友人的几首诗。不过就从这有限的几首诗作里,我们还是约略地窥见了曹雪芹愤世嫉俗、嗜酒放达、高谈雄辩、才华横溢的精神风貌。
这些诗中,或云“步兵白眼向人斜”(敦诚《赠曹雪芹》),“一醉毷陶原字为毛字底上边一个匋字,音同陶,大醉的样子。
白眼斜”(敦敏《赠芹圃》);或云“鹿车荷锸葬刘伶”(敦诚《挽曹雪芹》),“邺下才人应有恨,山阳残笛不堪闻”(同上);或云“接篱倒著容君傲,高谈雄辨虱手扪”(敦诚《寄怀曹雪芹》),“雅识我惭褚太傅,高谈君是孟参军”(敦敏《芹圃曹君霑别来已一载余矣。偶过明君琳养石轩,隔院闻高谈声,疑是曹君,急就相访。惊喜意外,因呼酒话旧事,感成长句。》)如此等等。
在这些诗句里,我们分明看到,他的友人不约而同地、反反复复地以阮籍、刘伶、嵇康、吕安、山涛、王猛、孟嘉这样一流人物来同曹雪芹相比拟。提到他们白眼蔑世、纵酒旷达、倒著接、扪虱雄辩、高谈阔论、潇洒脱俗的脾性逸事。足见在曹雪芹身上,具有类似的风貌。或者说,在曹雪芹所承受的丰厚繁富的传统文化之中,含有魏晋风度的因子。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角度,得以观照他笔下某些人物的美学素质和意象渊源。
三、是真名士自风流——外在体现
(一)、着装打扮
魏晋名士在穿着打扮上是很随意的,勇敢地反叛旧的传统。《世说新语》记载有: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为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吾裈中?”刘义庆,刘孝标,《世说新语校注》,岳麓书社,2007年11月第1版
这样的大胆行径,在今天看来,仍然是离经叛道的,更不用说在当时,对于旧传统的冲击有多大了。又如,名士们为求长生而炼丹服药,穿衣喜宽袍广袖且经久不洗,故而多虱,因而“扪虱而谈”,在当时是件很高雅的举动。
在《红楼梦》中,史湘云的穿着打扮就很有个
世说新语论文概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