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你的健康我做主.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你的健康我做主
 
 
 
 
 
   
 
 
 
如果说生命科学研究的热门领域,最近几年非肠道菌群研究莫属了。在CNS系列杂志,以及包括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JAMA等以临床应用为主的高影响因宿主)免疫系统的长期相
互作用也是研究的热点,但是这种相互作用异常复杂。
最近《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实验证明了热得发烫的PD-L1免疫治疗时结合双歧杆菌属,CTLA-4免疫治疗结合多形拟类杆菌或者脆弱拟杆菌的粪便移植治疗能增强疗效,为癌症的免疫治疗打开了全新的思路。
肠道菌与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在心血管疾病的进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已有研究发现,在有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肠道中,存在一些菌属的变化,如柯林斯菌属增多,而在健康对照者中罗氏菌属和优杆菌属增多。这种动脉硬化患者与正常人群肠道的菌属差异,提示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与动脉硬化相关,肠道菌群可能改变一些物质的代谢产物。
氧化三甲胺(TMAO)是食物中胆碱的代谢产物,而胆碱主要存在于鸡蛋、肝脏、牛肉和猪肉中。胆碱被肠道内细菌消化后,可以代谢出一种气体,即三甲胺(trimethylamine)。三甲胺再在肝脏中经黄素加氧酶代谢成TMAO,随之进入血循环。磷脂酰胆碱激发后,TMAO及其同位素异构体以及其他胆碱代谢产物的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在使用抗生素后TMAO水平显著下降,停用抗生素后又得以恢复。TMAO血浆水平增高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危险增加相关。TMAO水平升高预示传统危险因素校正后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危险增加,即使在低危亚组也一样。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因为肠道菌与心血管病的密切关系,心血管病变成了一种“传染病”。
肠道微生物与免疫系统
既然肠道微生物寄居在我们的肠道中,大部分时候不会引起肠道感染,这就让人们不难联想到肠道微生物与免疫系统的关系。在无菌环境下长大的小鼠存在免疫缺陷,通过补充肠道菌,免疫缺陷可以迅速恢复。
日本学者Yukihiro Furusawa等人2013年发表在《自然》上的一篇文章报道了肠道共生菌可以调节多种T细胞分化,从而改变肠道黏膜的免疫系统。普拉氏梭杆菌位于肠道的黏膜层,通过发酵作用产生丁酸,这种短链脂肪酸通过刺激、调节性T细胞,从而避免肠道炎症的发生,所有的梭菌类细菌都有类似的机制。2010年8月发表在《科学》的一篇文章指出,正常情况下,树突状细胞在防止T细胞对肠黏膜炎症时不起反应,因此它们在保持肠道的免疫耐受方面起重要作用。但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树突状细胞可激活T细胞,T细胞上的β-链蛋白对树突状细胞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当清除p-链蛋白后,调节T细胞的活性和抗炎细胞因子的作用明显降低,而亲炎症的辅助T细胞1和17以及其细胞因子上升。树状细胞缺少β-链蛋白的小鼠表现出对肠炎的敏感性增加。
事实上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是相互作用的两套系统,在自然界中经过了长久的进化,可以说,人体与肠道细菌的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人体拥有一套完备的免疫系统抵御外界的各种病原菌。
肠道微生物与抗生素使用
抗生素可用来对抗体内细菌感染,由此可知,肠道微生物也会受到抗生素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作用却仍旧鲜有人知。我们知道新生儿早期的抗生素治疗会对婴儿产生系统性影响,造成新生儿免疫系统构建障碍等问题。同时不

你的健康我做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95 KB
  • 时间202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