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第1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二
视觉器官的构成
视觉器官:眼球、眼附属器和视路组成 。
眼球:是视觉器官的主体部分,近似于球
形,前后直径平均24mm。眼球周围骨性组
织成的空间称为状体凸厚,增加眼的屈光力,使近处物体清晰成像在视网膜上,这种作用称为调节。
集合:当眼注视近物时两眼必须向内转动,使两眼视轴集合于一点,才能产生双眼单视,称为集合。
第16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二
屈光不正概论
正视眼:当眼调节静止时,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这种屈光状态为正视
屈光不正:(非正视眼)
当眼调节静止时,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这种屈光状态为屈光不正
第17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二
屈光不正的分类
单纯近视
单纯近视散光
复性近视散光
单纯远视
单纯远视散光
复性远视散光
混合散光
第18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二
近视眼的形成与分类
近视眼:当眼调节静止时,5米外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聚焦在视网膜前,叫近视眼。
近视眼的成因:1 遗传因素 2 环境因素3 发育不良、营养不良 4 疾病及眼病
近视眼的分类:1 轴性近视 (眼轴长) 2 曲率性近视3 屈光指数性近视 4调节性近视
第19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二
近视眼的临床表现
视力降低:远视力降低而近视力多为正常
视疲劳:从事近距离工作时出现头痛及眼疲劳。
近视眼的矫正:戴凹透镜(负镜片)
近视眼的验配原则:
最好的矫正视力最低的配镜度数
第20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二
远视眼的形成与分类
远视眼:当眼调节静止时,5米外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聚焦在视网膜后,叫远视眼。
远视眼的成因:眼轴长度和眼屈光系统中屈光介质的屈光力不能适当匹配,或眼轴短,或屈光力弱,或二着兼而有之。
远视眼的分类:(眼轴短)(眼轴长度正常,角膜、晶状体弯曲度减弱 (角膜、晶状体屈光指数低
第21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二
远视眼的临床表现
视力减退:减退的程度依远视度和调节力而定
视疲劳:因远视眼无论看远近物体均需要调节 ,所以看近物时常出现视力模糊、眼胀等视疲劳症状。
内斜视:远视眼看物时所需的调节要大,基于调节与集合紧密相关,调节过强往往伴随集合的兴奋加强,久之呈现内斜。
远视眼的矫正:用凸透镜
远视眼的配镜原则:最好的视力最高度数
第22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二
散光眼的形成与分类
散光眼:当调节静止时,5米外平行光线经过眼屈折后,因屈光系统各子午线屈光力不同,不能在视网膜上聚成焦点,而是两条焦线,称为散光眼
散光眼的成因:1. 曲率原因——角膜、晶状体弯曲度不均一2. 屈光指数原因——由于晶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有少许差异
第23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二
散光眼的分类
不规则散光
角膜表面凸凹不平和混浊,引起二个相互垂直的子午线上的弯曲度不规则,在视网膜上不能成清晰的像。该类散光不能用圆柱透镜矫正(可采用隐形眼镜矫正)
规则散光
两个主子午线相互垂直相交,可用镜片矫正的散光。
第24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二
规则散光的分类
单纯散光:5米外平行光线经过不用调节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形成两条相互垂直的焦线,一条在视网膜上,另一条在视网膜前叫单纯近视散光,若在视网膜后叫单纯远视散光。
复性散光:二条焦线都在视网膜前叫复性近视散光;在视网膜后叫复性远视散光
混合散光:二条焦线一条在视网膜前,另一条在视网膜后叫混合散光
第25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二
屈光参差
两眼屈光状态在程度上不相同,有差异称为屈光参差。
形成屈光参差的原因多属先天异常。人眼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发育不良或不足,造成两眼发展进度不同。还有后天因素如眼外伤、角膜病变、白内障等均可造成屈光参差。,%,如两眼视网膜物像大小超过5%,就会发生双眼融像困难,
第26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二
老视(老花):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是病理状态,更不属于屈光不正。
年龄↑ ―→生理性屈光调节力↓ ―→晶状体硬化 ―→睫状肌收缩力↓ ―→看近困难
弱视
病因:由于先天或在视觉发育阶段进入眼内的光线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图像的机会。
定义:眼部无器质性病变,散瞳验光矫正视力≤
第27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二
折射率:光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