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来的“家校情"
——浅谈家访的艺术
东湖高新区花山小学 桂小芳
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走上这座桥是需要艺术性的。虽然如今的联络方式很多,诸如 、书信、互联网等,为什么还要跟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呢?当我真正踏入家访之路时,走出来的“家校情"
——浅谈家访的艺术
东湖高新区花山小学 桂小芳
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走上这座桥是需要艺术性的。虽然如今的联络方式很多,诸如 、书信、互联网等,为什么还要跟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呢?当我真正踏入家访之路时,我才体会到了家访中情感交融。面对面促膝交谈,心和心的交流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
一.让“实"关爱残缺家庭.
这里的残缺家庭不是指父母离异而是不会为人父母所带给孩子心灵的残缺。对于这样的孩子走访一定要实在。
我班学生韩欣怡在校期间经常旷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特差,迟到现象严重。我和这个孩子谈了几次心效果都不明显,和他父母 联络他们也是支支吾吾,,家中就只有爷爷奶奶照管。理解到这情况后我内心也是酸酸的。于是只要有时间我就亲自送孩子回家,让他感受到如同妈妈在身边,并且和他爷爷奶奶一起聊天,排解他们的伤痛和孤寂。同时积极和数学陈老师联络,让陈老师也帮她辅导数学,恢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日常班级活动中,我将班干部集中起来,让她们从各个方面和韩欣怡同学结为朋友。时间一长,孩子渐渐喜欢学校,喜欢学习了。成绩和交际才能有了很大的进步,。她经常对我说:
“老师,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吧!”简单的一句话,让我内心获得了无限的满足。孩子对我的依赖,不就是对我的无限信任吗?作为老师,这难道不值得满足和欣喜么?学生也感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师的心中不是可有可无的,老师总是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
二.用“巧”走进贫乏家庭
这类家庭环境比较殷实,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催促孩子,,、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那么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如今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场面。所以针对这类学生家庭,我和家长促膝谈心,教育家长要巧妙地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把握时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学生,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敏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讨论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欣然配合。
三.把“严”带到“两不管"家庭。
两不管的家庭如今屡见不鲜,爷爷奶奶身体不支,
家访走万家真情暖万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