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数据传输技术知识~~
面向连接与无连接
面向连接服务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三个阶段。在传送数据时是按序传送的。这一点和电路交换相似,因上合适的偏移量来与CLK同步,来确定它们的发送和接收时间。
时序同步
CLKE和CLK通过增加一个补偿值取自CLKN基准。CLKE是一个处理接收器的本地时钟估算呼叫单位,即:在呼叫CLKN上加补偿近于接收的CLKN。通过使用接收的CLKN,呼叫加速了链接建立。
时序同步
CLK是匹克网主时钟,它用于网中所有定时和时序安排。所有的蓝牙设备都使用CLK来安排它们传输和接收时序。
CLK通过在本地时钟CLKN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补偿值获得。对主单元来说,补偿值是0;而对各个从单元来说,都对自身的CLKN加上一个适当的补偿值。
虽然在蓝牙设备所有CLKN都以相同的标称速率运行,但相互之间的漂移引起了CLK的不准确性。因此在从单元的补偿必须定期的修改,以致CLK近似于主单元的CLKN。
蓝牙状态分析
2个主要工作状态:守候状态和连接状态
7个中间临时状态:寻呼状态、寻呼扫描状态、查询状态、查询扫描状态、主设备状态、从设备响应状态和查询响应状态
蓝牙状态分析
守候状态是蓝牙设备的默认状态,设备处于低功耗状态,,也可以进入寻呼或查询状态
如果主设备知道一个设备的地址,就采用寻呼建立连接;如果地址未知,就采用查询建立连接
连接过程
一般而言,主设备与从设备经过中间状态建立连接的过程如下:
步骤1~3:主设备进入查询状态,周围的从设备已经将查询扫描状态打开(EnabIe),从设备会随时接收来自主设备发出的查询信号。查询信号是含有查询访问码的ID包。
步骤4~5:从设备收到主设备的查询信号后,进入查询回应状态,返回FHS包告知主设备有关自己的BD_ADDR地址、内部时序、设各种类、以及多长时间后进入呼叫扫描状态等数据。所以当查询状态结束后,主设备已经得到从设备响应的BD_ADDR地址、内部时序以及设备种类。
连接过程
一般而言,主设备与从设备经过中间状态建立连接的过程如下:
步骤6~7:主设备从FSH包得到从设备的地址等数据后,接着进入呼叫状态与特定的从设备建立连接。但此时从设备的时序仍尚未与主设备时序同步,所以主设备以预计的时序CLXE与含有设备访问码的ID包来与特定的从设备建立连接。设备访问码是主设备以从设备的BD_ADDR计算而来。
连接过程
一般而言,主设备与从设备经过中间状态建立连接的过程如下:
步骤8~10:这时从设备已经处于呼叫扫描状态,不断地在接收信号设备访问码,当从设备收到呼叫信号后进入呼叫回应状态,返回ID包作为响应。
步骤11~13:主设备收到此ID的响应后也进入主设备回应状态,再发送给从设备一个FHS包。此时FHS包上的信号有主设备的时序、主设备的BD_ADDR地址、连接成员地址等信息。当从设备收到FHS包上的信息,返回一个ID包作为响应,主设备与从设备彼此间的连接就建立,主设备与从设备都进入连接状态。
连接过程
当从设备成功接收一个寻呼消息后,它们都进入响应状态来交换建立连接所必须的信息。
对于连接,最重要的是两个蓝牙设备使用相同的信道接入码,使用相同的信道跳频序列,时钟是同步的。
信道接入码和信道跳频序列都起源于主设备BD_ADDR,时钟由主设备时钟决定 。
数据传输实验中设计的协议层
数据链路层
媒体是长期的,而连接是有生存期的。这种建立起来的数据收发关系就称为数据链路。
数据链路层同时负责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流量控制采取ARQ和滑动发送窗口的机制,发送窗口定为4。数据量大的时候,每四个信息帧返回一个响应帧,减小开销。差错控制采用CRC16。
数据链路层分成了两个子层,一个是逻辑链路控制LLC,另一个是媒体访问控制MAC。
数据链路层
LLC的帧结构
MAC的帧结构
自环与广播
多数数据链路层都支持自环接口(Loopback Interface)以允许在同一台主机上的两个应用进行通信。
在实际的TCP/IP协议中,,命名为localhost。自环接口的IP数据报不能出现在任何的网络的物理链路之上。
自环与广播
在本实验中,对一个物理链路用一个16位的ACL_Handle无符号整数句柄进行标识。
数据传输实验指定了两个特殊的句柄:
Loopback (0x0000)指向本机的自环链路。目的物理地址为0x00 00 00 00 00 01
BroadCast (0x00FF)广播到网络的每
蓝牙数据传输技术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