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名称:混合运算
学科年级:
二年级
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 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自己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探究等活动,使自己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去收集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使感性认识升到理性认识。
、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课时安排:5课时
„„„„„„„„3课时
„„„„„„„„1课时
„„„„„„„1课时
榆中县来紫堡学区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二年级科目:数学教研组长签名:
周次
授课日期
主备人
冯乐杰
共享人
教学
内容
课题
第5单元、混合运算同级运算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W w .X k b O m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
学
过
程
激趣
导入
(导)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修改
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学生先说后计算
自主
学习
(学)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
1. 同学们做什么呢?
2.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 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学生认真看图,收集信息。
合作
探究
(议)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
53-24=29 53-24+38=67 29+38=67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三
李家庄二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