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循环人体解剖生理学.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人体解剖生理学 10级药学和药剂本科班
*
第六章 循环系统的功能
复习上节课内容: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注意:分类及其特征)
(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如,在某些异常情况下,窦房结起搏功能
不全,冲动下传受阻,或某些心肌组织兴奋异常
升高时,则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组织也有机会主导
心脏节律。
*
窦房结(正常起搏点)控制心律的机制:
(1)抢先占领( preoccupation):窦房结兴奋驱动→潜在起搏点的兴奋不易出现。
(2)超速驱动压抑(overdrie suppression):
A、长期超速驱动→潜在起搏点自身活动被压抑
B、窦房结驱动中断→潜在起搏点恢复本身节律
提示:人工起搏时,如因故暂时中断起搏器,在中断之前其驱动频率应逐步减慢,以免发生心搏暂停。
*
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4期自动除极速度:快→自律性↑
(2)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的差距 :小→自律性↑
*
三、心肌的传导性 conductivity
(一)兴奋传导原理:
兴奋在同一心肌细胞上传导原理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相同,即按照:“局部电流”再刺激法则双向传导。同时局部电流可以通过心肌细胞之间的闰盘传到另一个心肌细胞,从而引起整块心肌的兴奋和收缩。故心肌是功能 “合胞体”。
*
心脏内兴奋传播的过程
窦房结

心房肌 优势传导通路
(,
) 房室交界 (,)
左、右心房 房室束

左、右束支(2m/s )
浦肯野纤维网 (4m/s)
左、右心室(1m/s, )
*
传导特点及意义
1. 房室交界区传导很慢(),因此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区的传导,需延迟一段时间(),称为房室延搁。其生理意义在于使心室在心房收缩后,才开始收缩,不产生房室收缩重叠现象,保证心室血液充盈及泵血功能的完成;但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2. 浦肯野纤维传导速度最快(4 m/s) ,保证心室同步兴奋和收缩,有利于心室射血。
*
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兴奋传导速度与细胞直径呈正变关系。

(1)已兴奋部位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和幅度
0期除极速度快 → 局部电流形成快→
0期除极幅度大→与未兴奋部位→局部电流强
之间的电位差大
传导速度↑
*
例:
浦肯野细胞 0期除极速度快、幅度大 ,传导速度快
房室交界 0期除极速度慢、幅度小 ,传导速度慢
*
(2)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
取决于:
①静息电位和阈电位水平的差距:邻近部位的兴奋性↑,即膜电位和阈电位的差距小,传导速度↑
② 离子通道性状:兴奋落在通道处于失活状态的 。
*
注(新进展):
a、有效不应期内,传导阻滞。
b、相对不应期或超常期,传导减慢。
临床意义:相对不应期出现的期外兴奋的 AP,因传导慢,故可形成折返(reentry),诱发心律失常。
*
总结: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心肌的机械特性
特点:(1)对细胞外液的Ca2+依赖性强
(2)心肌收缩的“全或无”现象
(3)不发生强直收缩
心肌电生理特性
心肌生理特性
*
三、体表心电图(整个心脏的生物电变化)
(一)含义:
将引导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表面的一定部位所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称为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 。它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它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
aVL
aVR
Avf




*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意义
1).P波:两心房去极过程的电变化
2).QRS波群:两心室去极过程的电变化
3).T波:两心室复极过程的电变化
*
(二)正常典型心电图及其生理意义
三个波
二个间期
一个段
*
三个波:
(1)P波:代表两心房的去极化过程。波型小而圆钝,历时 ~,

循环人体解剖生理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hujukd
  • 文件大小1.09 MB
  • 时间202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