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人用人要有担当
第一篇:选人用人要有担当
选人用人要有担当
作者:刘照世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01日
02版)
【光明论坛】
只有拿出担当精神,旗帜鲜明、动真碰硬,横下一条心解决“带病提拔”问
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六条原则和选拔任用条件,严格考察酝酿制度、讨论决定程序和依法推荐、提名、民主协商制度,保证用人的公正、公开、公平,提高用人公信度。三是严格选人用人责任。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重点落实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切实为党和人民把好选人用人关。
增强干部日常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周密性、可行性,彰显制度的规范、制衡作用。围绕对干部从严管理,要突出以下要求。离任要审计。将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执行权及廉政建设情况作为审计的重点,增强任期责任意识、廉政意识。严格选人用人标准。既要重能力,更要重品行,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坚决重用那些重实干、肯奉献、形象好、政绩突出的干部,坚决不用那些不讲原则、不分是非的"老好人",不用那些不干实事、无所作为的混日子的人,做到不让扎实苦干的人吃亏,不让老实创业的人吃亏,不让坚持原则的人吃亏,不让清正廉洁的人吃亏
第三篇:如何选人用人
如何选人用人
据对
“企业经营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的调查显示,“用人不当”的比重占到50.8%,仅次于
“决策失误”,成为企业经营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
那么,企业“用人不当”主要存在哪些类型呢?从“用人不当”的根源性质上看,用人不当有“原则性”用人不当和“方法性”用人不当两大类型;从管理的阶段性来看,用人不当可以分为
6
“选拔”人员不当和
“使用”人员不当两类情况,具体归纳分析如下。
一、“德”与“才”的失衡:
“德”与“才”的失衡是造成企业“用人不当”的重要原因。
1、领导者不能“任人唯贤”:领导者用人的原则和方法有问题,不能始终做到“任人唯贤”。所
谓“亲小人、远贤臣”,一个原因是领导者个人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弱点。第二个原因是领导者没有识人和选人的能力。第三个原因是为了维护个人的权利,对他人信不过,宁可用“自己的人”,而往往忽视了“用人唯贤”的根本原则。
2、片面的强调“才”:用人片面信奉“不管是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信条。在选人的把关上一边倒,只注重才能,忽略对职业道德操守的考察。
二、“能力”与“个性”的失衡:
“能力”与“个性”的失衡是属于选人用人的方法与技术性问题。
1、只注重现有的做事“能力”,忽视“个性”与职位的匹配:
目前很多企业在选人用人上,只要职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经验具备,能够做事就可以了,而忽视了对任职者个性潜能的考察。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人职匹配”是发挥人才价值,做好工作的第一前提。因为“个性”是一个人最为稳定的深层次上的特征,是最重要的“行为动力”。个性对于行为的作用是时时处处,而且是长远的。
6
2、“个性”与企业文化的不匹配:
许多企业在选人用人时,往往忽视任职者个性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匹配关系,这也是导致“用人不当”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才能”与“业绩”的失衡:
众多的企业管理者都曾经历过“才能”与“业绩”不一致问题的困扰。那么,“才能”与“业绩”为什么很难一致呢?
1、对“才能”理解误区:众多企业管理者在对“才能”的理解上存在误区
“才能”不仅仅包括知识、技能和经验,还应该包括人格品质和动机结构等更深层次的综合素质要素。更不能仅仅依据学历的高低和“聪明”与否来定“才能”高低。“才能”应该是相对的,是相对于特定的职位而言的。对于企业而言,“才能”应该是指能够胜任某职位工作的综合能力素质,即“胜任力”。“胜任力模型”是针对企业特定职位建立起来的综合能力素质要求的结构体系,是能够直接导致高绩效的能力素质的有机组合,借助“胜任力模型”进行人员的评价和选拔,就抓住了要害,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用人不当”。
2、“业绩导向”的死循环:众多企业在人员晋升和选拔上采取片面的“业绩导向”。例如片面采取所谓“赛马不相马”的“业绩导向”做法,结果往往会进入这种“业绩导向”的死循环。企业总是倾向于提拔那些“业绩优秀”者,当其达到了自己的潜力极限,“业绩”不再优秀时才停止。这种形式的“用人不当”最具有隐蔽性和“存在理由”——毕竟是有功之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最终的局面是,大批的不同层次的身居管理职位的“潜力极限者”随时掀起一股股“保职运动的暗流,这种“保职运动”成为企业众多经营管理问题和用人问题的根源,甚至成为企业的一种难以突破的独特“文化”。
7
四、“选人”与“用人”的失衡:
1、选人
选人用人要有担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