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的回想
进入新课
宋朝著名诗人王安石曾经写过一首诗《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我们中国哪个传统节日的?(春节)
本命年的回想
进入新课
宋朝著名诗人王安石曾经写过一首诗《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我们中国哪个传统节日的?(春节)
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诗中写到了过年时人们有放鞭炮,贴春联的风俗。那么远在北京郊区的运河那儿,在几十年前是人们怎样过年的呢?我们如今就走进《本命年的回想》,随着著名的乡土作家刘绍棠到那儿去过一次年,领略一下那儿的民俗风情。板书课题
二、解释课题
1、谁能告诉老师“本命年”是什么意思?(见书下注释)浸透读书方法
2、第一个“本命年”是几岁?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多少岁了,你是怎么知道的?(12岁,60岁,最后一段.)
3、通过预习,你理解到作者的一些情况了吗?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场发表短篇小说。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他的《蒲柳人家》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京门脸子》获得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敬柳亭说书》获得首届中国群众文学优秀长篇小说奖。《峨眉》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奖,《黄花闺女池塘》获得90年代优秀小说奖。40多年的文学生涯,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作品风格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沉着自然,构造简洁完好,乡土色彩浓郁。
三、研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1、作家刘绍棠家乡过年时的年味很浓,而且比起我们过年要热闹的多了,他们从腊月初一就开场忙了,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在忙些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四段,文章介绍了旧时过年的那些风俗?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在学生答复后老师引导他们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①炒年货 ②吃腊八粥 ③买糖果 ④挑绒花 ⑤杀家畜 ⑥备糕点 ⑦送灶王 ⑧换门神 ⑨除夕守岁 ⑩拜新年」
2、同学们看,作者写了这么多的事情,但文章却显得多而不乱,过渡自然,同学们能告诉我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吗?(时间顺序)
用文中的四个词语形容那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预热-增温—红火-发烧)
(二)品味语言。课文不仅构造紧凑,而且写得富有乡土气息,?请找出来读一读,并说明理由。请把你把欣赏的语段,无论是在语句的推敲上,语言风格上,还是在这风俗所蕴含的意味上,只要是你所欣赏的,和大家共享。(学生畅所欲言)
1、分析语句:
1、如:炒完了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
为什么用“捅"?“土炕烫得能烙饼."表现出当时怎样的情景?
2、……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
2、师略作小结。
(1)准确的动词、形容词。如“捅".
(2)自然易懂的民间俗语。如“腊月初一一蹦一蹦,大人小孩不得病."“妇女们忙得脚
本命年的回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